(本文约11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大语文”该如何实践?——普爸带娃日记13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早上楚涵按时进入早读状态,不知道是否是天气的关系,早上我在电话中感觉到楚涵的精神状态也比天冷时要好得多。
昨天进入《吊屈原赋》的诵读后,一场“苦难”的历程就此展开。当楚涵痛苦地向我抱怨时,我打趣道:“773字的《滕王阁序》你都征服了,还能被《吊屈原赋》这几个字给欺负了?”。于是楚涵便开始在煎熬中默默前行,一句一句地啃着枯燥难懂的文字。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关于贾谊的人生经历,楚涵在背诵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时,就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贾谊在被贬谪长沙时,途经屈原被放逐之地,为哀悼屈原而做了《吊屈原赋》。这篇文章虽是对屈原深深的同情、缅怀和敬仰,但更多的是以屈原自比,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无比愤懑,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感慨,也寄寓了作者对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万般忧虑和批判。
嗯,我想太史公在作《屈原贾生列传》之时,他并不孤独,三个伟大的灵魂,一定有着跨越时空的碰撞和交流。
这也是我要求楚涵把《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渔父》和《吊屈原赋》作为一个专题来共同诵读的原因。通过《渔父》和《吊屈原赋》,能够更直接、更深入地体会到屈原的思想、情感和经历,再结合楚涵已经诵读过的《史记屈原列传》和观看过的相关漫画、书籍、历史剧、纪录片,屈原的生平和思想能够更全面、具象地被展现出来。
同时,对这三篇文章的对比和思考,也有助于理解为何太史公会将两位不同时代的人物放在一起作传,并从中找到屈原与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所在,以此来帮助楚涵更好的体会古文的表达技巧和韵律之美,提升她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当然,如果楚涵能够在与这三位文学大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汲取到一点点智慧和启示、体会到一点点经验和教训,我相信,她前行的道路将被点亮,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她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想,这段时间楚涵对《史记屈原列传》等文章的一系列专题学习和思考,应当算是对当下流行的“大语文”概念的一点具体实践吧。除了同时将几组文章做专题学习思考外,学习古诗文的过程还会涉及到大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相关知识。所以,学习古诗文将是一个全面的跨越学科的学习过程。
而对大语文的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传统语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又超越了传统语文学科的边界,将语文学习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地理以及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学习领域。
因此,在抓住语文课内知识学习的同时,开展深入的古诗文学习,正是走进大语文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