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一直用计步器(手机、手表)记录每日走8000步,而这项认知是有问题的。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绎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显示:
当每天步数超过2200步时,就可以降低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当每天步数达到9000~10500步时,无论坐多久,死亡风险最低。
即使每天走4000~4500步,也可以获得最佳步数时约50%的益处。
在网上看到另一份资料:于2023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刊发在《美国医学主任协会杂志》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为步行可延寿又添新证据。
研究者纳入了33万多名成年人(平均年龄56岁),结果发现:与不步行组相比,每周步行90~720分钟可降低27%~31%的死亡风险,约延长6年的预期寿命。
将这两块资料统合起来,才知正常人平均一天要走8000步的说法,主要源于为推广健康,许多单位将研究数据简化了。
部分针对成年人的研究显示,每天走8000步左右时,全因死亡率、慢性病风险会有较明显的降低,且这个步数对多数人而言是相对可实现的「积极活动阈值」。
这类研究通常通过追踪人群的日常步数(如用计步设备记录)和健康状况,统计分析后得出“一定步数范围更利于健康”的结论。便于公众理解和执行~
【于科研中,实际的结论往往更严谨(如可能是"6000-10000步"的范围,或根据年龄、身体状况有差异),但为了让公众更易记忆和践行,相关健康机构或科普传播中会将其简化为"8000步"这样的具体数字】
这段说明,在推广中被简化了。
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这"8000步"并非绝对标准,关键是保持规律的身体活动。
对于不同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适合的步数需结合自身情况调整,不必盲目追求数字。
从小我好动,喜欢运动如棒球,保龄球,羽毛球,排球、跳舞、登山健行、游泳和跑步等。在30多岁那几年,热衷于打羽毛球,一星期打三次,每次三小时以上。打球前没好好热身,运动后没耐心保养,年轻太无知将两个膝盖给打坏了。
十多年下来,两膝盖受伤不能跑但还能走,纵然如此也浇灭不了我的好动,所以要求自己每天一定要走8000步以上。
是因为走路对健康具有多方面的益处,而它主要体现在身体机能、慢性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步行时,心脏需要更努力工作以满足身体氧气的需求,这会使心脏肌肉得到锻炼变得更加强壮,每次跳动时能够输送更多的血液;在行走时,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使人产生愉悦和放松感,能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行走时涉及到腿部、臀部等多个部位的肌肉收缩和舒张,能够增强这些部位的肌肉力量;
有规律的步行,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水平,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幸福需要保持活力,需要健康的身体来支撑,更需要有旺盛的精力去进入生活,这就需要保持运动。
走路是定量的心肺肌肉训练运动,对场地不那么有要求,容易达成。最后,也鼓励你若还能动,每天就走它个几千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