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人类天性的信念当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认为:在决定人的能力水平的因素里,天生的才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总有些人生来就具备某些天赋能力,使得他们能比其他人学的更快,练得更好,能更加轻松地达到更高的水平。而不具备天赋能力的人,要么压根不是那块料,练也白练,要么事倍功半,练得又苦又累,成效却不明显。持有这种“天生才华”决定论的人比比皆是,它几乎完美地迎合了我们人性中懒惰的弱点——那些比我们优秀的人是因为他们有天生才华,而我们这些没有的人练也白练,练也练不到人家的水平,所以干脆呆在舒适区算了,于是就安心地呆在“自我实现的预言里"不能自拔。而事实上,通过对一系列杰出人物的研究,作者发现,对于那些能够在特定领域培养出比别人更强的能力的人而言,刻意练习而不是“天赋”在其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天生的特征发挥的作用要比人们通常认为的水平低得多,而且发挥作用的形式也有很大不同。就让我们从历史上著名的几位天才的传奇故事入手,来探索天才背后的秘密。
帕格尼尼奇迹。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关于他传奇演奏故事的情节基本上都是这样讲述的:在一次音乐会上,帕格尼尼正在演奏,而观众们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其中。突然,小提琴的四根琴弦断了一根。在帕格尼尼的那个年代,小提琴的琴弦是用绵羊肠子制成的,比今天的琴弦更容易出状况。乐曲演奏正在进入高潮时,劣质琴弦承受不了他的有力弹奏,断了。观众们想,这下糟了,如此精彩的曲子就这么突然结束了。帕格尼尼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用剩下的三根琴弦演奏,而且三根琴弦演奏出的效果并不逊于四根琴弦。接下来,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第二根、最后是第三根琴弦相继断了,观众们对劣质的琴弦愤怒不已。而我们的天才帕格尼尼却镇定自若,仅用最后剩下的一根琴弦就演奏完了整支曲子。演出结束时,帕格尼尼的手指已是血肉模糊,而全场观众却已看呆了。根据作者对帕格尼尼的生平进行探究,发现他曾应拿破仑家族的一位公主之请,专门创作过一首名为《拿破仑》的曲子,其中就有仅用一根琴弦演奏的篇章。这说明,帕格尼尼的单弦演奏能力并不是他用来应急的,而是早就在他的能力清单里,是他在不为外人所知的时候练出来的。随着将单弦演奏纳入自己的演奏曲目,他开始用一种夸张的方式将此种技艺展示给观众。曲目一定是精心设计的,开始的部分用四根弦,接下来是适合三根弦的部分......最后的部分可以用单弦演奏。在恰当的时候,他一个接一个地挑断琴弦,展现其惊人的技艺。诚然,他能谱出单根弦演奏的乐曲并用娴熟的技巧展示给大家,这样的技艺也是极罕见的。但绝非如一般人所以为的,他的那种技艺是上帝赋予的,是天降奇才,是凡人不可能通过训练具备的。
莫扎特传奇。莫扎特在很小时候便能弹奏大键琴、古钢琴,演奏小提琴,给全欧洲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六岁起,他的父亲就带着他和姐姐,用几年的时间在欧洲巡回演出。18世纪的欧洲,人们从没有见过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训练,让他能演奏小提琴和键盘乐器,因而惊为天人。但今天我们已经能见到许多应用”铃木教学法“进行训练,并出色研究小提琴、钢琴的5-6岁的孩子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莫扎特是个天才,不如说莫扎特的父亲是个天才的教育家。他的父亲远远超越所在时代的认知水平,和今天那些送孩子接受铃木教学法的家长一样,用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孩子的音乐才华。莫扎特的父亲不仅写了一本如何教年幼孩子学习音乐的书,并在莫扎特的姐姐身上测试了自己的理念。而莫扎特在四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专业训练。因此,我们可以把莫扎特堪称为一名早熟的音乐家。诀窍在于他开始训练的时间和训练的方法,而和他本人的天赋关系不大。”莫扎特传奇“的另一个方面是他在作曲方面展现的才华:”6岁时开始作曲,8岁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1岁写出第一部宗教剧和键盘乐协奏曲,12岁时则创造了一部歌剧。对于莫扎特表现出的作曲才华,首先仍然要归功于他父亲的培养,他在开始训练演奏的同时,父亲就同步教授他欣赏和分析乐曲。而且,莫扎特早期创作的曲子,实际上出自其父亲之手。虽然他父亲声称自己只是帮助整理了小莫扎特创作的曲子,但我们不可能知道,这些曲子里有多少是小莫扎特自己独立的贡献。因为,其父亲也是一位作曲家,而且是一位不得志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对所谓的莫扎特11岁时作品的研究发现,许多都是以别人写的不太知名的协奏曲为基础改写的。由此,似乎更可能是父亲把这些曲子作为创作练习布置给莫扎特来完成。我们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莫扎特在10岁前完全靠自己独立创作了任何具有重大意义的音乐作品,可以确认为他创作的第一首曲子,是在他15岁或16岁时创作的。这时,他已经在父亲指导经过了十年刻苦的训练。所以莫扎特的成就不是来自于天才,而是长期的刻苦训练。
同样的例子还有加拿大冰球选手马里奥·拉缪和跳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的故事。传说,马里奥刚开始学滑冰,就好像天生会滑似的,胜过那些已经滑了好多年的,比他年龄大的孩子。实际上,马里奥来自冰球家庭,从他开始学走路时起,他的两个哥哥就开始教他打冰球和滑冰。到了普通孩子学滑冰的年纪,他早就已经刻苦训练很长时间了,水平高于同龄人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唐纳德的故事更为离奇,他在上大学时是篮球队的一名运动员,和朋友打赌跳高,结果第一次跳高就轻松越过了2米13的高度,这可是大学生顶尖水平的成绩。接下来,他在两天后以2.22米的成绩取得大学冠军,一年以后他在大阪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以2.3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从未练过跳高却能一战成名,堪称经典的天才故事。而这个传奇故事的背后,是唐纳德高中时就曾跳过1.89-1.95米的高度,而他在首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时使用的背越式的跳高技术绝不是未经训练的人能够掌握的。托马斯打篮球时,扣篮技术十分出色,也曾表演过罚球线起跳,飞越过好几个人扣篮的动作。这种起跳技术和跳高的技术十分相似,都是短距离助跑,然后单脚起跳。可以看出来,托马斯在第一次参加大学生运动会之前就练习过最先进的跳高技术,而且针对单脚起跳进行过专门的训练。
在作者多年的调查和研究中,他没有发现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例子可以证明,任何人能够不经过高强度和广泛的练习。便能培养出杰出的能力。客观理解天才只需要考察两个简单的要素:这种能力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训练使那些能力成为可能? 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破解天才的迷雾,而且可以穿越迷雾探寻到他们的成功之道。
哪里有什么天赋奇才,有的都是不为人知的辛勤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