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1902年4月8日中俄双方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大清上上下下满怀期待,按照条约规定,在1903年10月俄军全部撤走后收回东三省领土和主权。
然而俄国方面只履行了第一期撤军协议,之后以各种借口拖延撤军时间。
大清外务部(即外交部,原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想尽各种办法同俄国方面协商,但收效甚微。
动武又是大清朝万万不敢的,所以只好继续这样拖着。
终于,俄人图穷匕见了——
1903年4月18日,大清外务部收到俄外交部的一份照会。
大清外务部尚书瞿鸿禨打开一看,顿时吓得满头冒汗。
俄通知清政府:两国签署的《交收东三省条约》不做数了,要想俄军撤走,大清必须答应七项新要求:
1、东北一切权益不得让于其他列强(就是说俄国要独占东北的权益);
2、俄国的北满要继续行使行政权(就是说俄国依然要控制半个东北);
3、外蒙古地区的现状不得改变(就是说不允许大清政府对外蒙古进行改革以加强控制力)
……
这意味着,大清之前争回东三省的外交成果几乎全部作废。
02
怎么办?
老瞿想来想去,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拿起“以夷制夷”的老办法,把这份照会的内容透露给了日本驻华公使,希望日本人给俄国施压。
日本方面知道后,气得一批,马上向俄国方面提出抗议,要求俄国切实履行协议。
然而,俄方面没有任何回应。
相反,一个月后,俄政府召开特别会议,正式决定废除《接收东三省条约》,不但不再撤军,还要向东北地区大举增兵,准备“应对外部的威胁”。
其实,俄国之前的所谓“撤军”,本来就是缓兵之计,目的是暂时缓和日本对俄的敌对情绪,争取时间加紧做2件事:
1,
连接俄国腹地和远东地区的铁路大动脉——西伯利亚大铁路。
一旦建成,俄国就可以从欧洲快速运兵运物资到远东,彻底改变日俄在满洲地区的陆军力量对比;
1903年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示意图
2,
加紧建设旅顺要塞。
自1896年强占旅顺口后,俄国投入巨资建设旅顺港口和要塞工事,并把旅顺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部。
一旦旅顺要塞完工,俄国舰队将在远东获得一个坚固的据点,从而大大改变日俄两国在满洲和朝鲜地区的海军力量对比。
到1903年春,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完工了95%以上,只剩下了贝加尔湖畔的100多公里没有修通。
旅顺要塞工程也已完成大半,太平洋舰队已经顺利入驻旅顺口。
俄国有理由相信,已经没有必要再装下去了。
03
眼见俄国撕破伪装,日本迅速大量发行战争公债,筹集军费,并集结兵力和舰队,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日俄即将开片,清政府将何去何从呢?
此时的清廷内部也是意见分歧。
以张之洞、盛宣怀、岑春煊等人为首的一派,认为:
“俄胜势必吞并,日胜无非索酬,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与其畏俄而不许,何如亲日而获成?”
——主张积极备战,一旦日俄开战,大清立刻联合日本,把俄国驱逐出东北。
但以袁世凯为首的一派则认为,还是保持中立为好。
日俄实力差距太大,即使中日联手大概率也打不过俄国。
如果对俄宣战,俄国又可以从新疆、外蒙出兵入侵,到时候顾此失彼,很难应付。
而一旦战败,日本大不了退回本岛,俄国海军尚不足以登陆日本本土,但俄国陆军从山海关攻进北京则是近在咫尺,到时候我大清帝后岂不是又要“西狩”?
04
作为清政府的实际话事人,慈禧太后此时也很纠结。
她深知大清借助日本的力量有希望收回东北,但她被迫西逃吃的苦也是够够的了,可不想再遭二茬罪。
此外,她还得考虑另一个因素——
自沙俄侵占东北以来,民间反俄情绪越来越高涨,尤其是这次俄国宣布废除《交收东三省条约》,各地官绅士民纷纷自发组织,宣传“驱俄寇,复国土”。
有些热血青年还自发组成“抗俄义勇军”,打算跑到东北去打游击。
这种情况下,朝廷态度还含糊不清,那就是站在民心民意的对立面,这不是上赶着给海外的革命党送分?
慈禧想来想去,决定来个多管齐下——
1、利用海外华人媒体造出朝廷要“联日抗俄”的舆论,说朝廷如何开始整军经武,准备作战,以求暂时稳住民心;
2,派驻日公使杨枢打探,看看日本对于大清参战的态度和意见,如果日本欢迎大清参战,大清则做参战准备,如果相反,则另做打算;
3、派驻美公使梁诚联络美国政界,介于英日已经结盟,法德支持俄国,希望由美国人介入日俄矛盾,尽量调停,使俄国遵守撤军协议;
4、慈禧也开始做万一形势恶化再次“西狩”的准备,确定了从北京逃往西安的路线。
05
1904年1月,日本和美国两边的消息反馈回来了。
日本明确告知杨枢:“对俄万一决裂,不愿他国掺入,并愿贵国中立,以免他国借口,横生枝节”。
为什么日本不希望大清参战呢?
因为日本要的是利益最大化,一旦大清参战,如果日本战败,东北自然归俄国所有;如果日本胜了,大清势必要分走一部分“战利品”。
美国方面也明确告知梁诚:“已获知日俄已决心开战,我国政府无法介入。且我国已进入大选年,罗斯福总统(老罗斯福)期望实现连任,不愿招惹是非,影响选情。”
美国人是很精明的,他们因为涉足远东涉足得晚了,没抢到势力范围,所以一直主张“门户开放”,以求利用自己发达的工业和金融业分得一杯羹。
介入也要等两国都打到疲惫不堪,需要调停人时,他们才会进来,为自己最大限度获取利益。
列强都不是傻子,谁会为大清朝去当活雷锋呢?
06
到了2月8日,日本不宣而战,偷袭了旅顺口的俄国太平洋舰队。
日俄战争终于爆发。
旅顺口之战中被击伤的俄国军舰
清政府再想打马虎眼肯定是不行了,必须做出最后决定了。
慈禧和重臣们议论了三天。
2月12日,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严守中立。
其实,清政府何尝不知道,两个列强在大清国土上开片,大清政府却冷眼旁观,是没法向天下交待的。
但不中立又能怎样?
帮俄国就是脑残;帮日本又怕被俄国爆锤;对日俄一起开战,那是自取灭亡。
说到底,太贫弱了。
但这样会大失民心,于是清政府出了个“补丁”——日俄两国军队均不得越过辽河,只能在辽河以东交战,同时派大清军队到辽河西岸驻守,以防两国军队越界。
同时,清政府又利用海外华人媒体大造舆论,说朝廷“名为中立,实助日本”、“局外中立所得利益远大于直接参战”、“双方战端初开,局势不明,不可贸然参战”,等等等等。
总之一句话:中立有理。
07
这样做也不是全无好处。
就在清政府宣布“严守中立”之后第三天,日本政府就宣布“毫无占领大清国土之意,一旦战争结束,即从满洲撤出军队”。
紧接着,美国也对清政府的“中立”态度表示“赞赏”,同时宣布“完全承认大清对于满洲地区的领土和主权”。
其他列强也纷纷跟进,表示无论双方胜负如何,战后均应将满洲地区之领土和主权交还大清。
到了2月19日,俄国在舆论压力之下终于也绷不住了,宣布“尊重大清严守中立的决定”,但又不承认大清政府划定的交战区域,认为自己只要需要,随便在什么地方用兵都可以。
说白了,还是觉得自己可以轻松打赢日本这些“黄皮猴子”,瞧不起大清。
俄国人绘制的日俄战争漫画 表现了俄国人对日本的轻视
08
但打着打着,俄国渐渐发现日本战斗力超过了自己的估计。
战争一开始,俄国太平洋舰队就被日本联合舰队封在了旅顺口,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只好缩在旅顺口里面动弹不得。
陆战方面,日军迅速肃清了朝鲜境内的俄军,渡过鸭绿江,攻占了辽东半岛,于8月份开始围攻旅顺要塞。
俄国军队主力此时还远在欧洲,旅顺要塞孤立无援,危在旦夕。
看着俄国好像也没那么厉害,清政府胆子也大了起来。
1904年11月16日,一艘从旅顺口侥幸逃出来的俄国驱逐舰跑到了烟台,刚入港就被烟台清军给扣住了。
俄国舰长十分狂妄:你们不是中立国吗?为什么要扣我们俄国的军舰?
清朝方面答复明确:我国已经划定辽河以东为交战区域,你擅自跑到山东,必须扣押你们的人员和舰船。
俄国舰长还想反抗,但一看清军大炮对着自己,海面上则游弋着日本军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乖乖缴枪投降。
到了1905年1月2日,又有四艘俄国军舰从旅顺口逃到烟台,再次被清军扣住。
09
旅顺要塞被日本占领。
到1905年春天,形势对俄国更为不利了。
2-3月,日俄陆军决战于奉天(今辽宁沈阳),俄军战败,被迫放弃奉天,退守四平。
5月,俄国从欧洲调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即原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在对马海战中又被日本联合舰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连舰队司令都被活捉。
俄国国内又爆发了大规模反战游行,革命党趁机煽风点火,要造沙皇的反。
这种情况下,俄国已经很难挽回败局了。
10
此时,大清面临着两种选择:
1,趁俄国颓势,对俄宣战,力争凭自己力量收复部分失地,这样做有风险,但能够在战后的外交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2,继续“严守中立”,等日俄坐下来谈判,再借机收回东北。这样做没啥风险,但日后谈判起来,自己将处于局外人的被动地位
思来想去,慈禧和一班重臣决定还是求稳,选择了继续“严守中立”。
到了8月,日俄双方终于都撑不下去了,这时候美国人来调停了,以中立国身份组织两国进行谈判。
日俄马上表示同意,谈判地点定在了美国东海岸的城市朴茨茅斯。
大清作为当事国,让驻美公使梁诚向美国提出参加谈判的要求。
可,美日俄,都一口回绝了。
理由很简单:你大清又没参战,谈什么判?
一句话就给清政府堵回去了。
《朴茨茅斯条约》签订现场
11
就这样,日俄两国在朴茨茅斯唇枪舌剑了一个月,最终在9月5日正式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条约规定:
日俄同时从东北撤军,被日俄两国占领的东北土地,全部交还大清。
这看起来似乎是挺“尊重”大清的,但条约里又规定:
之前被俄占领的旅顺和大连的管辖权由俄国“转交”给日本,之前俄国攫取的中东(哈尔滨——旅顺)铁路,从宽城子(今长春)以南的路段(即南满铁路)及附属煤矿的管理权和所有权也“转交”给日本。
完全不跟大清商量,就分赃完了。
不过还是给大清留了点纸面上的颜面:“两缔约国互约前条所定者,须商请大清政府承诺”。
换句话说,这些内容要在清政府承认之后才生效。
可问题是,清政府敢不承认吗?
日本军队占着旅顺口,日本联合舰队游弋在渤海口。
你不承认?你有实力把日本人赶走吗?
12
11月17日,中日谈判在北京举行。
日方要求很简单:我们为了替你打跑毛子,死伤将近20万人,花了15亿日元巨额军费(相当于日本七八年财政收入总和),老毛子又一分钱赔款不给,大清难道不该给我们一点酬劳吗?所以,《朴茨茅斯条约》里的相关条款,你们应该承认吧?
中方谈判代表据理力争,同意在局部的细枝末节上做一点让步,但主要条款是一步不让。
僵持住了。
最终,清方代表联名汇报了谈判的情况,慈禧经过权衡,认为能不用打仗就收回东三省已经收益很大了,旅顺大连和南满铁路啥的,日本一时也不可能放手,还是先把东三省拿回来再说吧。
于是,12月22日,清政府正式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承认了《朴茨茅斯条约》里日俄分赃的内容。
至此,日本开始了对旅顺和大连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
日本政府将旅顺和大连改名为“关东州”,设立关东都督府进行管辖。
同时,日本还获得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并以《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相关规定为依据,在南满铁路沿线以“护路”名义长期驻军。
1919年,关东都督府改名为关东厅,同时将南满铁路沿线驻军正式改名为“关东军”,并在旅顺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
13
又过了12年,正是这支“关东军”,一手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揭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