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七、兵败梨园口
西路军指挥部为了保存实力,决定退入祁连山打游击。
1937年3月11日,红西路军从三道柳沟突围,沿东南方向向祁连山入口梨园口撤退。
梨园口位于临泽县东南,是进入祁连山的必经之路,由此可直达祁连山腹地。1937年3月12日清晨,疲惫不堪、弹尽粮绝的红西路军将士冒着严寒,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赶到梨园口,还没来得及摆开阵型,构筑防御阵地,敌人的骑兵已呼啸而至,向西路军压来,同时敌两个骑兵团开始从左翼迂回,企图切断西路军的去路。
徐向前急令9军占领左右两侧山头,阻击敌迂回穿插的骑兵。这时敌人陆续赶来,蜂拥抢占两侧山头。要阻击敌军,掩护大部队安全撤进祁连山,光靠9军剩余的千余人是不够的,但他已此时无兵可派。此时的5军、9军都已被打残,每个团不足200人,而唯一保持完整建制的只有妇女独立团,尚余1000余人,但他怎能忍心让一群女兵单独面对凶残的马家军?但情况危急,妇女独立团还是接受了阻击任务,这群平时只负责后勤、宣传的女子,将用自己娇弱的身躯去抗击凶狠的马匪。
梨园口两侧的山头低缓、坡度较小,少有植被,敌人的骑兵可以纵横驰骋,如履平地,他们一次次冲击着无险可守的红军阵地,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西路军最惨烈的战斗在此上演。
对于这次战斗的惨烈,徐向前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九军为掩护30军展开,拼命与敌人争夺梨园口两侧的山头。指战员杀红了眼,他们光着膀子,拿着大刀,与冲上来的骑兵肉搏。不到半日,我9军仅剩的两个团约千余人几乎全部拼光”。
九军军政委陈海松、师政委杨朝礼等都壮烈牺牲。陈海松年仅23岁,曾被朱德誉为“红军最年轻有为的指挥员”,但就这样陨落在河西祁连山下。
9军拼光后,妇女独立团成了阻击马家军的主要力量,他们又坚持了整整一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子弹打光了、石头也扔光了,他们不惜焦虑的身躯与冲上来的敌人肉搏。马家军发现他们是一群女兵,而且没有子弹,疯狂的叫嚣“不要开枪,活捉她们”。
妇女独立团全军覆没,一半牺牲,一半被俘,开始了她们噩梦般的命运。
撤进祁连山的红军,成建制的只有30军约3000人,他们由梨园口经康龙寺转战石窝山。
位于祁连山腹地海拔近4000米的石窝山,山上乱石耸立,故而得名。此时,退往祁连山腹地的西路军残部已弹尽粮绝,但数万马家军依然紧追不舍,双方再次展开激战,又有数百名红军牺牲,其中九名团以上干部,包括供给部长郑义斋。
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主席陈昌浩的主持下,在石窝山山顶召开了最后一次会议。会议决定:一、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延安汇报工作;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先念负责军事。李卓然负责政工;三、西路军残部3000多人,分成左、中、右三个支队,分散打游击。
徐向前不愿离开,他说:“这支部队是我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如今到了这个地步,我们还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要死在一起。”
但在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和大家的一致要求下,他只能接受。他们含着热泪和战友分别,在风雪中辗转踏上延安的归途。但血火中的祁连山,永远印在他们的生命里,那些祁连山中命悬一线的战友,成为他们永远的牵挂。
在祁连山中坚持游击的西路军将士,一步步陷入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