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谷降雨、雨生百谷”,谷雨,在如烟春雨中悄然降临。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过后,二十四番花信风就过去了。于是,谷雨的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荼、三候楝花”,作为年度花信风之总结,格外让人留恋和难忘。
荼(tu)位列其中,她的诗情画意,她的独特秉性,尤其令人心生怜爱。
“一年春事到荼靡,香雪纷纷又扑衣。尽把檀心好看取,与留春住莫教归。”
荼,在中国古代曾被反复吟诵,宋代诗人任拙斋的这首《荼》即是代表。
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明代农学家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描绘道:“酴醾,一名独步春,一名百宜枝杖,一名琼绶带,一名雪缨络,一名沉香蜜友。藤身,灌生,青茎多刺,一颖三叶如品字形,面光绿,背翠色,多缺刻,花青跗红萼,及开时变白带浅碧,大朵千瓣,香微而清,盘作高架,二三月间烂漫可观,盛开时折置书册中,冬取插鬓犹有余香。本名荼,一种色黄似酒,故加酉字。”
由于开在暮春,荼还被人们赋予了另一种情感,被说成是伤感颓废的花。“三春过后诸芳尽”,“一年春事到荼”,荼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结束,感伤春光流逝、花季不再,希望“与留春住莫教归”。因此,荼被认为是“末路之花”,代表韶华胜极、群芳凋谢之意。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道:湘云便抓起骰子来,一掷九个点,数去该麝月。麝月便掣了一根(签)出来,大家看时,上面是一枝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皱皱眉儿,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吧。”
因为想着荼的负面情感,宝玉才在别人没反应过来时赶快把签藏了,连叫“喝酒喝酒”,把众人的注意力岔开。而曹雪芹巧妙地运用这个情节,暗示贾府将盛极而衰、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将以悲剧命运收场。
“开到荼靡花事了”,出自宋代诗人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当梅花零落,像卸去粉妆时,海棠花就开了,又宛若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般艳丽。等到荼开过,一季的花儿都开完了,这时又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藤蔓)爬过那莓墙。
等到荼蘼花儿开罢,春天就结束了。春去夏来,取代百花的是肥壮茂密的荆棘,一丛丛,一丝丝,爬上了长满苔醉的院墙。花的交替更迭,构成色彩上由红变白转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季节的变化,而诗人留连岁月、感叹年华易逝的感伤情绪也隐隐体现出来了。
细品诗句,哪里有“韶华胜极、群芳凋谢” 之感叹呢?分明是表达春天刚过、夏天就已来临之胜景,突出大自然中鲜花和各类植物层出不穷、欣欣向荣之意。梅花落下,海棠会红;海棠谢了,荼花开;荼开过,夏天到来。夏天又有各种各样的花儿,石榴、荷花,秋天,还有菊花,冬天,还有蜡梅,哪里会“开到荼花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