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党:达巷指一个地名,党指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村”。达巷党大概就是达巷村,一党大概有五百户人家。
达巷党人就是达巷这个地方的某个人。钱穆认为达巷党人就是项橐,《三字经》里记载了:“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史书记载项橐是苴国的一位神童,有“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传世,后来孔子开玩笑式地拜其为师,后人尊其为“圣公”。
项橐聪慧不寿如颜回,10岁即夭折,后人常以“颜项”并称,既然项橐10岁即去世,他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让人怀疑!
大哉:伟大啊!《论语》中有多次出现“大哉”二字,如林放问礼时,孔子说:“大哉问”。意为:“这个问题很重大啊”。
《论语》中还有孔子说的一句话:“大哉尧之为君也”。意为:“尧作为一个国君,太伟大了”。
《易·彖》里也有“大哉”一词:“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思就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刚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天道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的。
成:甲骨文的“成”字,右部是一把宽口长柄大斧“戌”,左下有一直条长形物。春秋时期,下方写作短竖的一笔,与“戌”上面的短横相连,并在短竖的中部加点作装饰。篆书更把“成”字讹变为“戊”里藏“丁”。
楷书将右上角与整体相连的一笔变为相对独立的点,“丁”字形变为一横折钩,“成”字才最后定型。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成”是个形声字,“戊”为形旁,“丁”为声旁。
也有一些资料认为“成”是个会意字,他们认为“戌”左下一竖是“十”字(“十”字在甲骨文中是一纵竖),数始于一而终于十。凡事到了“终”点,便有“成”意,如《三国志-诸葛亮传》:“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成也有“变成”的意思,如《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也有人认为“戌”左下的符号不是“十”字而是木状物,仿佛有以人斧劈斩一木以表示“决心”、“发誓”,表示“已毕其功”之意。
文字学家康殷认为:东周时代战败乞和叫“行成”、“求成”,如《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签订和约叫“成",并都要斩物以作盟誓,这是古代的民俗,故“成”字因而有“就”、“这”、“乎”、“定”等意。
成也有成全、促成之意,如“成人之美”,也延伸指成果,如“一事无成”。
成么有旧有的、已定的、现成的,如“成规”、“成见”、“成药”。
成也指一个完整的数量单位,如“成天”、“成年累月”。还表示十分之一,如“一成”。
成也有“盛”的意思,如《释名》:成,盛也。本文的“成名”即“盛名”之意。
成也是一种中华姓氏,为周武王之子成伯之后。
御:使马也,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会意字,从彳,从卸。御的古字形像持策于道中,会驾驭之意。
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泛指驾驭一切。此外,由本义还引申有治理、统治之义。如贾誼的《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因帝王是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御扩充意义至与帝有关的事务。如“御驾亲征”、“御膳房”等。
御也是古代六艺之一,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御指驾车的技术。
御和御的繁体字“禦”,本为两个字,后通用,禦的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指御除灾殃的一种祭祀,还有防御、抵抗之义。如《诗·邶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驭”字本是“御”的异体字,在“驾驭车马、驭手、驾驭或控制”的意义上,二者通用。此外“驭”再无其他意义,而“御”的意义却广泛得多。
全文理解为:
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伟大啊!学问渊博却没有可以依凭树立名声的专长。”孔子听到后,对弟子们说:“我有什么专长呢?是驾车呢?还是射箭?我还是驾车比较专长吧。”
本章记录了孔子博学的“超越性”,他在不同的领域都有非常高的认知和成就,不仅仅在某一领域的专长。他凭一己之力,能教出文学、外交、礼乐、政治、军事等不同领域的人才。
孔子反对人的“物化”,他曾说:“君子不器”。他认为人应该致力于事物的总规律,也就是“道”,然后融会贯通,从“道”中悟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孔子的教学看似泛而不专,其实他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都很全面,而且孔子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像那么优秀的子贡,孔子对他的点评不过是“器也”。
孔子之所以如此博学、优秀,他曾说:“吾不试,故艺”。意为:我的学习不带功利心,所以能达到“艺”的高度。学习如果带着功利心,最多只能达到技、术、匠的层次。
现代社会很多所谓的“专家”,他们的认识非常狭隘、局限,不过是追名逐利的小丑,在孔子眼里,可能连“器”都不算。
很多人可能会说:什么都懂,其实就是什么都不懂。意为知识的涉猎越广,就越不专业,这样的说法是非常片面的,自古以来,各方面都非常突出、领先的人,除了孔子,还有很多,比如张衡、苏东坡、沈括等。
博学的张衡
小时候读过一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讲的就是东汉时期的张衡,每天跟着爷爷一起观察星空的故事,后来张衡成为一个伟大大的科学家。
那么,张衡为何跟着爷爷数星星,而不是跟着父亲数星星呢?因为,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是爷爷抚养长大的。
张衡的爷爷叫张堪,是东汉开国功臣,在攻打巴蜀的公孙述的战役中,立有大功。但是,张衡并不是“富二代”,也不是纨绔子弟,因为张堪是个非常廉洁的人。
张堪希望张衡长大后也能成为一个知书达理、正直善良、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画家、制图学家、文学家、辞赋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衡学习非常勤奋,加之天资聪颖,所以童年时期就精通“五经”,并有“圣童”之誉。
他17岁离开家乡,出外游学,先是到旧都长安,随后又到都城洛阳,求学于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京城六年的苦学,为张衡日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衡利用在长安和洛阳的见闻,写成了一篇《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他因此和扬雄、班固、司马相如并称为“汉赋四大家”。
《二京赋》对于西晋时期左思《三都赋》的创作,影响巨大。张衡去世前一年作的《归田赋》,文风变得朴素大方,是汉小赋的代表,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张衡的《思玄赋》,反应出他极为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他想揭开宇宙奥秘的迫切愿望。
张衡认为,天圆地方说是错误的,宇宙是圆的,地球就是这个圆球中的一个小球,他画制了我国第一张完备的星象图,标出了恒星数目。这与近现代天文学家观测的结果十分相近。
同年,他即根据此图,创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较为准确观测天象的仪器——浑天仪。
浑天仪由青铜制成,主体为一球体模型,上刻恒星、南极、北极、经度、黄道、赤道等,并以铜壶滴水之力,带动浑天仪按一定的速度转动,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模型的方式看到星体的出没,使人们在室内即可观测星象。
在气候学方面,张衡还发明了观测风向的“侯风仪”,比西方的风信鸡早了一千多年。
地震学方面,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并曾成功测到地震方位。现在仿制的地动仪离张衡设计的地动仪差距有多大,不得而知,但是,依然测到了汶川大地震的方位。
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都早于欧洲一千多年。
在地理学方面,张衡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他的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在运动机械方面,张衡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车辆行过距离的马车。张衡还发明了“指南车”等。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该飞行器能单独飞行数里,该技术早已失传。
张衡还发明有土圭(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时期著名的六大画家(张衡、赵歧、刘褒、蔡鱼、刘旦、杨鲁)之首。
张衡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
为了纪念张衡对人类的特殊贡献,月球上的一座山被命名为“张衡山”,有两个小行星被命名为“南阳星”和“张衡星”。
一心想归田的张衡,却无奈地死在尚书的任上,享年6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