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两年前,我不知道第几次看了《小狗钱钱》。那时候工作稳定下来,虽说工资不太高,但是住在家里,平时也不太有多少消费,于是手边也有了一点闲钱。
借着钱钱的故事带来的一时冲动,对投资一无所知的我,直接想要进军理财。也不知道怎么阴错阳差,下载了APP,开了属于自己的港股账号。
且不说相传港股水深是否为实,但是那时只看过《小狗钱钱》的我,攻克了自己的拖延症,用超强的行动力开了账户,存了资金,等待人民币转到港股账户,并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凭借着书中所述,给自己在云云股海中,挑选出了自己的第一支股票。
这就是我人性中的一大弊端,要么不做,要么做什么都太冲动了。
就在我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盲选的股票,入手便跌,直到我再入手两手之后,股市有了起色,我的股票竟然涨了,而当时可谓机智的我也把它折了现。不过,只是折现一部分。当时想的是,万一还要涨呢?先只卖一手,其他的等再看看。
于是我便错失了这原本可以让自己资产升值的机会,在两年后的今天,我的港股依然跌跌不休,毫无起色。
不过幸好的是,那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了长投。
那时候的长投网远没有那么多人背书。还好那时候的自己正处于对理财狂热的阶段,所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交了9块钱的学费进入了长投的学堂。
记得那时候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你干不起的”。这句重庆话用普通话来翻译一边,就是你 不 行的意思。
还好当时自己闲的没事干并且存有主见,所以才把握住了这次机会,甚至还积极自荐当上了个组长。最后不仅在结课大红包中捞回了报名费的本钱,还让我真正踏进了理财的门。
更万幸的是,当时说我不行的那个人,也永远被踢出了我的生命中。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课程的时间不长,内容也是真的贴合小白来讲的,通俗易懂。我曾经担心过自己数学实在太差会不会对学理财有影响,但是事实证明这是多虑。除了最后的一周多时间因为我妈妈住院的影响我没有认真听完全部的课程外,其他的真的什么都不用担心。
当我后来把长投网课程的链接发给朋友们时,他们一度担心我疯了。用朋友L的话来说,她身边的人,炒股全都亏了,亏大了,所以她这辈子都不会买股票的。
我有一个小群有着初中时候的两个好友,其中就包括L。前几天我突然想起问L之前给我们说的保险的收益率,当时我们讨论了一番,事后想起来觉得三个人的想法各自迥异,也挺有意思的。
L买的养老险,年存6000元,存15年,第二年开始返2700元,15年之后返本。
45%的利率,这简直是稳赚啊!
可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用水媚物语数据化的理念来算一算,如果是存15年的余额宝的话,暂定余额宝利率永远维持当前2.5%,那么15年后算上本息余额宝内共计约12.7万元,利息约为2万元。
养老险15年后的本金加每年返还的利息也差不多是12.7万元。
这样看来,两者相差无几。看来保险公司也一定是研究过余额宝的利率。
关于这一点,L曾经说过一句话,她永远(对,又一个永远)也不会把钱放进余额宝里,因为网络上的东西,万一被偷走了怎么办。
所以纵然我跟另一个妹子推荐过她其他的理财方式,比如余额宝及理财通,或者是风险较低的基金,或是银行理财产品。全都被她拒绝。
理由只有一个,不安全。
于是保险反而成为了最佳选择。保险公司在她眼中不会逃跑,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保险具有强制的时间。
反正钱放着也是放着,当然要放一个自己花不着的地方,不然怎么存的起来钱啊。
另一个妹子Y,本科学会计,毕业之后一直都在银行工作。自小便在她妈妈投资理财的熏陶中成长。但是她坚信,投资只适合勤快人做,理财就交给她这样的懒人就好。
因为工作的缘故,理财的领域主要涵盖了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及风险较低的基金、金银等。拒绝股票等风险较高的选项,因为没空看盘,也没有空研究。
而三人中的我则是最冒进的一个,直接用砸钱的方式在股市的深海中摸索。开户两年多来,至今为止仍然亏损的股票还有,但是庆幸得是自己本钱不多,试验期间选择的也都是一些风险较小的银行股,所以从去年年底的股票狂跌到现在的经济回暖以来,自己倒也没有什么亏损,不管是基金还是股票,暂时都跑赢了通货膨胀。
我们三个人都在各自坚守的领域中不断尝试着,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是没错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