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书,我采取的方法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读一点,品味书中的真谛,链接自己的生活,获得美好的感悟。
一天天读下来,也没觉得有多难,但我通过读书有了更多的明了、更多的觉察和更多的方法——果真“小小的改变会带来大大的变化”。
下面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总结如下,期待反思会带来更大的成长。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焦点解决法(SFBT)的10条基本精神,我对自己提的要求是:熟练背下来。我对这十条精神很为认同,但我知道,认同后身体力行的实践才更为重要。
焦点解决法(SFBT)的10条基本精神和我对应的感悟如下:
1、不要把力气一直花在“分析问题”或是“探讨问题”的原因上,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
——细想起来,我在生活中的惯性思维是挺爱追究原因的,这种思维模式有时候确实管用:由果及因、对症下药。但有时候确实存在原因无法探究,或者就是知道原因但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或者解决原因问题很困难的情况。
以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一筹莫展,但现在,焦点开始改变了我的一些看法,我们可以从他的积极面或者积极点出发,引导他慢慢做出改变。
2、没有一件事情只有负面的意义。——随着我阅历的增加和对生活的顿悟,对于这一点,我从理论认知到身体力行。这一条精神会让你在任何糟糕的情况下都会保持平和和乐观,从而推动事情出现转机。我一直坚持用这样的观点指导我的生活,获益匪浅。
3、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渴望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看哪一个孩子不是努力学走路、努力学吃饭,努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做到了——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闪亮时刻;放手让孩子自己做——是家长、老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4、不要一直追寻难以达到的目标,要找到目前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对我自己而言,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就从今天晚上9点半上床给孩子读一本书开始。
5、小小的改变会带来大大的变化。——每天做一点,坚持做,这点很重要。
6、成功的例外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
——因为拖延,我总是情绪烦躁从而引发自我怀疑。但那些不拖延的时候,我是怎么做到的?对,我是这样做的——我在具体的时间里规定具体的任务。
比如:这个40分钟我要写读后感,这样我就会提高效率,不再拖延。现在,我一直努力复制成功经验,情况好了很多。
7、孩子的自我认识是不断建构的。——女儿看着自己的画作说:我要参加画画比赛,自信、自我肯定溢于言表。
女儿之所以有这样的自我认识,是因为平日里我们对她的画画没有功利企图,我们给与的都是真诚赞美和把她的作品挂在家里最显眼位置的行动。所以,孩子的自我认识就是“我是具有优秀绘画才能的”。孩子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用真心为她涂上温暖的底色。
8、合作是必然的现象。——孩子不愿意和我们合作,是因为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只要我们蹲下来,拉着孩子的手,我们就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
9、如果没有用,就不要固着,做些别的;如果有用,就多做一点儿。——简单明了!
10、细节、细节,还是细节。——细节背后是爱和关心!
老师曾经说过,焦点是“易学难精”。“易学”是因为它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模式,“难精”是因为看似简单的问话背后是一个咨询师的人生姿态和修炼,它的名字叫爱。
因为爱,所以愿意抚慰每一颗受伤的心灵,体会每一个看似简单的细节;
因为爱,所以愿意接受一次次的反复,进行一遍遍的引导;
因为爱,所以愿意面对浑浊的尘世,安抚自己,一次次出发;
但因为爱,我们也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因为读书、反思和实践,我获得了进步,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会继续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