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薄的一本书,如果你愿意,可以很快就读完。
故事平平无奇,看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局。
第一遍,我满脑子都是问号。
这都是在写啥?
说是小学生的无厘头习作也不为过吧?
“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就这?
很快,我就读完了。充满了鄙夷,不好意思跟人说那种。唯一的问题是,我写不出读书笔记。
为了找线索,只好硬着头皮满世界读卡夫卡。这并不难,41岁英年早逝,作品并不多,金句满天飞,100年来被无数人研究考古。别人眼里的卡夫卡,卡夫卡生平,卡夫卡名言金句。那些极其毒鸡汤的金句,句句扎心,刀刀见血,每一句都可以直接上墙。
金句虽好,不能弥补故事的无趣,直到读到这句话:如果一本书,我们读了不能在我们脑门上猛击一掌,让我们惊醒,那我们为什么要读它呢?
就是在此刻,好吧,我决定重读。
两个不值一提,但对我来说一定要写的感受:
1、一本值得品读的书。
2、卡夫卡的文字洁癖近乎数学家,精准,明快,留白清晰,克制,不评判。冉老师描述的最好的写作,就是这个样子了。当得起伟大这个词。
通篇隐喻极尽克制,不带评判,像纪录片导演一样扛着镜头24小时盯着格里高尔跟拍,完全的平视视角让我觉得格里高尔既是他自己,也是我,也可能就是你。
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故事就注定只有一个结局。格里高尔的甲虫身份是这个看起来正常的世界里唯一的不正常,可是这一点不正常,又让所有看起来正常的世界揭开了不正常的面纱,让我看到这个习以为常的世界真正的荒谬。卡夫卡像个艺术家,就改变了一点点,逼着看故事的我看清世界真相。这个家伙。
每个细微的描写,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无力改变的真相。生活,工作,亲情,自己所珍视并为之奋斗的所谓意义。正常世界里的甲虫格里高尔的人生只能是这个结局。但,格里高尔必须变成甲虫才会是这样的结局吗?不,格里高尔可能一直都是甲虫,只是他自己并不知道。或者,他并没有变成甲虫,只是失去了某些生存的能力像只甲虫,陷入了生活无意义。不管是哪种情况,格里高尔所面对的无力改变的现状,既是他真实的人生,也是每个看起来正常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是,以前我们并不知道。就像此刻,看着头版头条,你意外吗?你不会,世界张牙舞爪的让你看到本来面目,不是世界变了,是以前我们并不认识世界。
总之,卡夫卡把书拍在我脑门上,拍了两次,才让我惊醒。
波伏娃说,当生活乱了套,文学就出现了。理解文学需要时间,但如果能被惊醒,也就正如毛姆所说,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不想玩文艺,但不得不说,面对不确定的世界,阅读,可以让烦躁绝望的内心宁静,阅读是个避难所。如果非要再加一个,此刻我正在做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避免所,写作。
写完,我就开心了。管什么头版头条。
卡夫卡本人因为害怕出版社会为他的《变形记》插进一幅甲虫的画,曾在给库特·沃尔夫出版社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个昆虫是画不得的,哪怕是从远处来表现也不行——如果允许我提个建议的话,我会选这样的画面,如:父母亲和秘书主任站在紧闭的门前,或者更好的是父母亲和妹妹在灯火通明的房间内,一闩通向旁边黑漆漆屋的门敞开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