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大宝毕业相册上要写理想,第一次提交时我问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说是医生。(其实我知道,医生的理想是很多年前在我们不断刻意的引导下才有的,因为他爸爸家几代医生,我们觉得有基础,传统行业医生也不错的了),随着对高敏感人群的特点不断地学习和了解,我自己感觉医生不一定适合他,所以跟他探讨,或许不一定非要医生,我们也可以继续找找看,有没有更合适的理想职业,暂时找不到也没关系,以后可以继续探索。上周家委说要重新提交毕业留言,我又问他理想是什么?因为最近对折纸很有兴趣,他就说:“我想到了,我要当折纸大师!”我就笑着问他:“有折纸大师这个职业吗?”然后一番引导,大致意思是:折纸可以作为业余爱好,但不能作为理想职业。理想职业还是要务实、接地气一点。如果暂时没找到新的,就先保留医生的理想,然后慢慢找,他似乎也接纳了,没有继续探讨。今年发现他对理财有点兴趣,也引导他考虑经济、金融方向的,当然,我也很清楚,理想不可能这个么容易找到,自己还不是三四十岁还在摸索中,也没那么着急,就没过于在意。
周末在书城看到曾经北大的一位数学天才柳智宇写的一本书《人生每一步都算数》,看到他从数学天才到出家为僧最后还俗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经历,让我看到一个孩子的主见与笃定,也看到很多不可能变现实,看到寥寥智者对他鼓励和支持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自己作为家长很可能因为自己的局限会限制了孩子的创造性和发展性。
今天,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折纸大师的故事,让我挺惊呀的,原来真的有折纸大师这个职业也让我觉察对于孩子的引导确实太过于局限了。一直说要接纳、包容、鼓励,如其所是,但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有蛮大落差的。绝大部分时候都还停留在:希望他们如我所愿,总会不自觉地以我们的价值观去引导或限制孩子。就以孩子的折纸这个兴趣爱好来说,其实在我并没有足够尊重和认可他的这个爱好 ,表面上一直鼓励,其实当听他说上课也在折纸,我内心就有不高兴了,会觉得有点不务正业,担心花太多时间在折纸上,影响学习;当他很兴奋地回来跟我分享,同学又跟他下单预订他的手工作品了,我只是表面上表扬他一下,然后会说接那么多单,我们有那么多时间折吗?我们家也不需要通过折纸赚钱,平时尽量不接,周末有时间再做。感觉就是在他的高光时刻给他浇了一盆凉水,想想还真挺惭愧的。
尊重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如其所是、因才施教,做家长的真的需要不断觉察、持续修炼,自己先成长,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