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幸存者偏差”理论吗?
根据调查到的资料,“幸存者偏差”教会我一个道理——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可能比成功者的更重要。
“幸存者偏差”这一概念是由二战时期的统计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Abraham Wald)提出的。二战时期,英美军队为了减少飞机坠毁数量,要求加固飞机最容易受损的地方。于是他们观察顺利飞回来的飞机,发现大部分能够顺利返回的飞机机翼都受损比较严重,而机尾相比之下受损较轻。于是他们认为,如果能够加固机翼,使机翼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返航的飞机可能就比较多。
统计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则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认为应该加固机尾。
他说,返回的飞机大多机翼受损严重而机尾受损情况比较轻,是由于机尾受损严重的飞机大多在途中失事难以顺利返航,因此更应该加固机尾。
军队听了他的话,果然返回的飞机数量明显增多,进而也有了这样一个理论。这个理论后来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在金融领域比较常见。比如说,当今社会不断推崇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于是很多人模仿成功人士的经验来走,但是成功的人依旧很少。
我们可以做一个这种比喻,比如同探险的路上一起走的人有很多,大家按照同样的模式和方法进行冒险或是生活,但是最后活下来的依旧只有一个,我们可以将个这人看做“幸存者”,剩下的都在路上因为某种原因而失去生命。于是当人们问起这位“幸存者”存活的经验时,他所分享的经验可能和大部分失去生命的人的经验所差无几,当然,我们排除“幸存者”有与大部分人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谋生手段的几率。这个时候,听到幸存者分享的经验的人按照所听到的一模一样去做,但还是会有人失败,这也可以被叫做“死人不会说话”。正是由于死人不会说话,模仿的人们并不知道失败的人失败在哪里,他们所得的经验全都来源于成功者的一面之词。因此,我们来说,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共同经验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将这一概念运用在当下最令人费解的预言上也可以。比如,有一百万个人各自说各自的地方在一百年之后可能会发现宝藏,并留下了相关的记录。一百年以后果真有人在其中的某个地方发现了宝藏,比如说在A处,那么人们就会想起来在一百年前曾经有这个一个人说“一百年以后A处会有宝藏”,于是大家都会认为这个人一定会是预言家。其实全面的来看这件事情,剩下的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预言根本就没人在乎,也没有人关注到成功的预言背后竟然有那么多相似预言的失败,人们只在乎那个所谓“成功”了的那个,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所以说,在当今夸大成功者的社会,失败者的经验可能对你来说更加重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也是难得之处,只是容易让人难以启齿,可是当你一旦迈过了失败这个坎,前面就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