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陈村,原有的打麦场,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面目全非,因为麦场早被房屋院落所占领,麦场的消失不全是人为因素,而是它功能的退化,被时代的进步所抛弃,而且是抛弃的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只有在麦场劳动过的人,还会记得哪些劳动的场景,是那样的热火朝天、那样的振奋人心,那样的熟悉难忘。
麦场也叫打麦场,顾名思义是用于碾哂收获小麦的场所,加一个打字,更能突出收麦子的紧迫重要性,"收秋打夏"是农村最繁忙最喜悦的收获季节,从古至今农村人都会聚集全部力量应对这个关键时期,而麦场就是第二战场,更能展现一个家庭或集体的团结力量,展现春耕秋收的劳动成果,体现家庭或集体的财富多少。解放前,村中麦场多为富人所有,一般都在主人院落的周围,标配是有园儿有场里,园子为裁植树木花果种植蔬菜的,场里则有窑洞棚子存放粮食农具之类,如陈村中有东场、西场、泊池场等等,其实早就成院落了,但本村人习惯上还会叫谁家谁家的场里,给后人留一点这块地盘的历史信息。
解放以后,农业合作化时陈村村中有六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打麦场,不过要比私人的麦场大的多,一般都有三五亩地,土墙相围,建有简易木栅大门,场内还有窑洞库房,并与队部和马号(饲养牲口的场所)紧相连,是队里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并设有敲钟,上工开会等等队长会边打钟边吆喝,很快集中起人员布置任务。一个小队有正付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贫协等管理人员,生产队是最小的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组织,看看一个队里的车马骡子配置与麦场的麦秸聚儿多少(垛),就可以看出哪个生产队搞的好,哪个生产队搞的不好,这是一目了然的事,因为老农可以根据麦场麦秸聚儿的大小多少,很快推算出你们收获了多少斤麦子,麦秸聚就是队里的金山银山。
各队的麦场也各有特点,一队五队的麦场在村的东西两边,出入相对平缓,打麦也不扰民;二队四队的麦场在村内圪凹底处,少风不便扬哂;三队六队的麦场在高圪台上,风多却出入困难,特别是畜力车拉麦时,常有翻车事故,我记得五队搞的较好,麦场最大,管的较严,这个队场麦我们一般没有大人的首肯,我们小孩一般是进不去的,至少我自己是去的最少的一个麦场,我印象中是学校演节目我们在哪里走过队形。最熟悉的就是我们三队的麦场,可居高临下俯视全村,特别是对二队麦场 的一览无余,对熟悉伙伴们的大声吆喝,指手画脚,常常让他们气恨交加,又无可奈何,曾经惹恼他们,他们连续多日组织人马进行对骂,并从麦场外围坡地里追攻上来,我们则用破坏麦场土墙扔土块,阻止他们上来,上演了现代版的《英雄儿女传》,影响十分不好,被两队协商阻止,我们小孩们却相安无事,私下偷笑,因为我们是玩,在学习模仿英雄王成的光辉形象。
农村麦场在冬春两季处于闲置状态,少有人看管,这也是我们最好的去处,一个一个的麦秸聚儿就象金黄色的蒙古包,那里荫蔽避风暖和,我们常在那里捉迷藏、过家家,能在一个麦秸聚儿中挖出好多相通藏人的小洞,并不让大人们发现,直到立夏后,队里开始压麦场哂场准备夏收,把旧的麦秸铡成草料或打包卖掉,才会断了我们在麦场上的"祸害"吧,不过随着收麦的季节来临,我们则有了新的玩法,收麦时节龙口夺食,麦场变的热闹非凡,学校放假,大人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照看我们,而我们则可以无限制地尽情玩耍,也常常会在麦秸堆中睡到很晚,直到大人们收工寻找才回家,也因此对麦场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开镰是麦收战斗的真正打响,整个村庄立刻进入忙碌状态,到处尘土飞扬,村里村外到处是丢洒的麦秸麦穗,麦场门口车马川流不息,人流进进出出,担的背的,拉的抬的,把地里的麦子连秆带穗运送到这里,很快麦场边旁就会堆积如山的麦捆麦垛,晚上父辈要靠仅有的一台打麦机打出麦子,白天则要将麦杆进行哂场翻场碾压,在落日前进行收场,对麦粒进行簸之扬之,很多时候是用大扇车进行人工分离,清理麦场以备晚上再进行打麦,那时来电是不正常的,停电则是正常的,时有时无,他们得同时节抢时间,整夜麦场上电杆的大灯是亮的,大人小孩都集中在这里,那时的孩子都野性,在麦场上疯跑乱窜玩游戏,虽然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大部分是干些影响生产的事情,记得有过多起打架伴嘴、点火触电等事故,可一旦平息,又会很快恢复原状,就象今天的广场一样,扰民的事情总是屡禁不止。
整个收麦要个把半月才会结束,后期主要是将麦秸在场边扎成一个个麦秸聚儿,在顶部用麦秸泥(当地叫圪渣泥)裹糊好,以防风吹雨淋保持新鲜,麦场上变得整洁空旷,天天整场哂麦子,只有中午突来雷雨,麦场才会响起钟声,再现全队人员放下手中碗筷,大人小孩齐聚麦场收场的热火朝天场面,在很短的时时内将麦粒抡成几堆或入库,记得有一年连日阴雨,地里麦场上很多麦子发霉或出芽,那一年家家户户都吃的是出芽麦面,特别难吃,至今难忘。收麦真正的结束,是各队将凉哂好的麦子送到粮站,交完公粮任务,麦场才会清静些,到秋收又会热闹起来,那又是另一番多色彩的景象,红的高梁红薯,黄的玉米谷子,绿的米黍豆子等等瓜果蔬菜,五颜六色,一般不会停留几天,就分到了各家各户,远没有麦收时节的金黄与繁忙让人留恋。
队里的麦场维持了有二十多年,其间也有过扩大及转移,主要是适当交通工具和打麦农具的变化与发展,如最先由畜力拉立柱碾压,到后来用电打麦机,用拖拉机碾压等;由原先靠人工风扬分离、扇车分离到用电扇分离等;由人担背拖、畜力车拉到机械工具拉运,收麦的速度不断变快,时间不断缩短,农药化肥改良种子的普及,亩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获的麦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实行责任制以后,麦子产量连年翻番,共用表场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不方便,各家都想办法,在自家院子或窑顶上开辟麦场,队里的麦场在无人管理,大队便把这些麦场陆续批为私人宅基地,不几年,所有麦场都建起了新房屋,队里的麦场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进入新世纪,收麦机直接从田地收获麦粒,农民只需拿回家凉哂即可,自家的院子不再充当麦场,收麦时间大大缩到一个星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收麦农具闲置无用,农村再也没人喂养牲畜,农村进入机械化的新时代,麦场及附属的农耕器具统统进历史的记忆中,再难再现我儿时的劳动场景,麦场在农村将永远消失,而记忆则会永留心中,并在心田中酝酿发酵出新的麦场、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