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故事Ⅱ消失的打麦场


    在家乡陈村,原有的打麦场,现在早已不见了踪影,面目全非,因为麦场早被房屋院落所占领,麦场的消失不全是人为因素,而是它功能的退化,被时代的进步所抛弃,而且是抛弃的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只有在麦场劳动过的人,还会记得哪些劳动的场景,是那样的热火朝天、那样的振奋人心,那样的熟悉难忘。        

麦场也叫打麦场,顾名思义是用于碾哂收获小麦的场所,加一个打字,更能突出收麦子的紧迫重要性,"收秋打夏"是农村最繁忙最喜悦的收获季节,从古至今农村人都会聚集全部力量应对这个关键时期,而麦场就是第二战场,更能展现一个家庭或集体的团结力量,展现春耕秋收的劳动成果,体现家庭或集体的财富多少。解放前,村中麦场多为富人所有,一般都在主人院落的周围,标配是有园儿有场里,园子为裁植树木花果种植蔬菜的,场里则有窑洞棚子存放粮食农具之类,如陈村中有东场、西场、泊池场等等,其实早就成院落了,但本村人习惯上还会叫谁家谁家的场里,给后人留一点这块地盘的历史信息。

      解放以后,农业合作化时陈村村中有六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打麦场,不过要比私人的麦场大的多,一般都有三五亩地,土墙相围,建有简易木栅大门,场内还有窑洞库房,并与队部和马号(饲养牲口的场所)紧相连,是队里人集中活动的地方,并设有敲钟,上工开会等等队长会边打钟边吆喝,很快集中起人员布置任务。一个小队有正付队长、会计、保管、记工员、贫协等管理人员,生产队是最小的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组织,看看一个队里的车马骡子配置与麦场的麦秸聚儿多少(垛),就可以看出哪个生产队搞的好,哪个生产队搞的不好,这是一目了然的事,因为老农可以根据麦场麦秸聚儿的大小多少,很快推算出你们收获了多少斤麦子,麦秸聚就是队里的金山银山。

    各队的麦场也各有特点,一队五队的麦场在村的东西两边,出入相对平缓,打麦也不扰民;二队四队的麦场在村内圪凹底处,少风不便扬哂;三队六队的麦场在高圪台上,风多却出入困难,特别是畜力车拉麦时,常有翻车事故,我记得五队搞的较好,麦场最大,管的较严,这个队场麦我们一般没有大人的首肯,我们小孩一般是进不去的,至少我自己是去的最少的一个麦场,我印象中是学校演节目我们在哪里走过队形。最熟悉的就是我们三队的麦场,可居高临下俯视全村,特别是对二队麦场 的一览无余,对熟悉伙伴们的大声吆喝,指手画脚,常常让他们气恨交加,又无可奈何,曾经惹恼他们,他们连续多日组织人马进行对骂,并从麦场外围坡地里追攻上来,我们则用破坏麦场土墙扔土块,阻止他们上来,上演了现代版的《英雄儿女传》,影响十分不好,被两队协商阻止,我们小孩们却相安无事,私下偷笑,因为我们是玩,在学习模仿英雄王成的光辉形象。   

  农村麦场在冬春两季处于闲置状态,少有人看管,这也是我们最好的去处,一个一个的麦秸聚儿就象金黄色的蒙古包,那里荫蔽避风暖和,我们常在那里捉迷藏、过家家,能在一个麦秸聚儿中挖出好多相通藏人的小洞,并不让大人们发现,直到立夏后,队里开始压麦场哂场准备夏收,把旧的麦秸铡成草料或打包卖掉,才会断了我们在麦场上的"祸害"吧,不过随着收麦的季节来临,我们则有了新的玩法,收麦时节龙口夺食,麦场变的热闹非凡,学校放假,大人们基本上没有时间照看我们,而我们则可以无限制地尽情玩耍,也常常会在麦秸堆中睡到很晚,直到大人们收工寻找才回家,也因此对麦场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开镰是麦收战斗的真正打响,整个村庄立刻进入忙碌状态,到处尘土飞扬,村里村外到处是丢洒的麦秸麦穗,麦场门口车马川流不息,人流进进出出,担的背的,拉的抬的,把地里的麦子连秆带穗运送到这里,很快麦场边旁就会堆积如山的麦捆麦垛,晚上父辈要靠仅有的一台打麦机打出麦子,白天则要将麦杆进行哂场翻场碾压,在落日前进行收场,对麦粒进行簸之扬之,很多时候是用大扇车进行人工分离,清理麦场以备晚上再进行打麦,那时来电是不正常的,停电则是正常的,时有时无,他们得同时节抢时间,整夜麦场上电杆的大灯是亮的,大人小孩都集中在这里,那时的孩子都野性,在麦场上疯跑乱窜玩游戏,虽然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大部分是干些影响生产的事情,记得有过多起打架伴嘴、点火触电等事故,可一旦平息,又会很快恢复原状,就象今天的广场一样,扰民的事情总是屡禁不止。    

  整个收麦要个把半月才会结束,后期主要是将麦秸在场边扎成一个个麦秸聚儿,在顶部用麦秸泥(当地叫圪渣泥)裹糊好,以防风吹雨淋保持新鲜,麦场上变得整洁空旷,天天整场哂麦子,只有中午突来雷雨,麦场才会响起钟声,再现全队人员放下手中碗筷,大人小孩齐聚麦场收场的热火朝天场面,在很短的时时内将麦粒抡成几堆或入库,记得有一年连日阴雨,地里麦场上很多麦子发霉或出芽,那一年家家户户都吃的是出芽麦面,特别难吃,至今难忘。收麦真正的结束,是各队将凉哂好的麦子送到粮站,交完公粮任务,麦场才会清静些,到秋收又会热闹起来,那又是另一番多色彩的景象,红的高梁红薯,黄的玉米谷子,绿的米黍豆子等等瓜果蔬菜,五颜六色,一般不会停留几天,就分到了各家各户,远没有麦收时节的金黄与繁忙让人留恋。    


  队里的麦场维持了有二十多年,其间也有过扩大及转移,主要是适当交通工具和打麦农具的变化与发展,如最先由畜力拉立柱碾压,到后来用电打麦机,用拖拉机碾压等;由原先靠人工风扬分离、扇车分离到用电扇分离等;由人担背拖、畜力车拉到机械工具拉运,收麦的速度不断变快,时间不断缩短,农药化肥改良种子的普及,亩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获的麦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实行责任制以后,麦子产量连年翻番,共用表场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不方便,各家都想办法,在自家院子或窑顶上开辟麦场,队里的麦场在无人管理,大队便把这些麦场陆续批为私人宅基地,不几年,所有麦场都建起了新房屋,队里的麦场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进入新世纪,收麦机直接从田地收获麦粒,农民只需拿回家凉哂即可,自家的院子不再充当麦场,收麦时间大大缩到一个星期,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收麦农具闲置无用,农村再也没人喂养牲畜,农村进入机械化的新时代,麦场及附属的农耕器具统统进历史的记忆中,再难再现我儿时的劳动场景,麦场在农村将永远消失,而记忆则会永留心中,并在心田中酝酿发酵出新的麦场、新的天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4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921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850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945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69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88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39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9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409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3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78评论 4 3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20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56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722评论 2 36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8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产队时,各队都有自已的打麦场,那是队里收获、分配的一个重要场所,当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现在的农村已经看不到了。 ...
    儒生闲谈阅读 1,065评论 0 1
  • 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看到乡亲们下地掰玉米、摘豆子、薅花生,不由想起小时候的劳动场面。 但那时候最繁忙的应该是六月的麦...
    戚老师说阅读 1,371评论 1 18
  • 文/蓝天 我想我会永远记住那个年代的。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美好,还有那些属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快乐。 ------题...
    西方家的阅读 1,612评论 0 1
  • 周末,带着孩子回老家,正值麦收的季节,一亩多地的麦子在收割机的轰鸣声中几圈下来就收获完了,编织袋一装,往家一拉收工...
    少严阅读 329评论 0 0
  • 生在北方农村的人,劳动最多的可能就是收麦子,尽管多年已经不在关心收麦这项农活儿了,当每每想起收麦子的情景,总会...
    陈红中阅读 1,105评论 1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