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0年)11月份,听于永正老师一节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于老师先让学生读书,划出生字。再让学生读书,在书上作旁批。划出的生字,写到黑板上,于老师给予认认真真的书写纠正。又组织大家互相帮教。最后在学生的集体互动中完成了生字词的教学,顺水推舟,无痕无迹。阅读教学的时候,于老师和大家一起展示了写的旁批。于老师拿自己的旁批与学生的旁批做了对比。指出学生好的地方,也指出学生和自己的旁批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就是学生差一点的地方。于老师言谈幽默、态度温和、师生互动,其乐融融。再后来就是读写结合,让学生以高尔基的名义给儿子回一封信,孩子写了,于老师也写了,孩子们的习作用实物投影投射到大屏幕上并且很认真的读了,于老师的习作作品也实物投影并读了,两相比较,长短优劣自然一目了然,老师没有居高临下的指教,孩子们自己也一清二楚却又没有被教育的感觉。一堂课下来,行云流水,水到渠成。融融泄泄,和谐温馨。
今年(2011)四月,又和于老师相逢济南,相见甚欢,交流甚洽,于老平和地说,阅读教学其实就是把自己的阅读过程复现给学生。或者是把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引领学生再走一遍。还说,你看我们自己阅读,第一遍的时候不也是解决生字吗?当然识字量很大以后这就不是问题了,但是遇到生字不也是要在第一遍里解决吗?后来我们读第二遍的时候不也是经常书边页眉的写几句旁批吗?旁批就是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就是记录我们的阅读心得。再后来不就是读写结合,把我们阅读的感想写下来吗?
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的很多教师不阅读呀。不阅读怎么教阅读呢?
由此我想:
1、教师教阅读就要自己首先阅读!
2、阅读教学就是教师自身阅读过程的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