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社交平台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抑郁会突然好起来吗?”
在我看到这个问题的那一刻,我在想:
一个人为什么会想到“抑郁会突然变好”呢?
这种感觉就像是,因为我已经穷到极致了,所以接下来我就该富了,这是哪来的道理?
还有,我们见到的明星的情况是特殊的,不会是常态,不要把明星当成普通人的生活。
正常情况下是,人会越来越倒霉的,不会因为你倒霉了两年了,接下来就时来运转了。
这种情况是小说、电影的情节,回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你会发现你是一直倒霉的。
这只是我们大脑中愿意听、愿意相信的,其实是不存在,或极少概率存在的,然后我们把它当成普遍情况了。
01
从事实上来说也没有发生过“抑郁会突然好起来”的情况。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也没管、也没治,过了两年好转了。
但如果你能跟踪他更长时间,你会发现过几年他还会抑郁的,所以总体来看他还是抑郁的。
根据我这十几年的经验来说,那些抑郁的人,基本上在小时候就已经抑郁了。
只不过有些人抑郁爆发的早,在童年就爆发了,有的在婚姻中爆发,有的人到中年在事业上爆发等等。
我还没遇到过,这个人从小到大都很好,人到中年突然抑郁的。
真实的情况是这个人早就有抑郁了,只是到了中年才爆发的,只不过大家对抑郁的普遍认知都不对,太片面了。
而且,抑郁是不会自己突然好的,抑郁只会变得越来越难处理。
比如早期的时候,催眠学派认为人到70岁以后就无法被催眠了。
之所以有这个概念,是因为很多人老年的时候抑郁了,他们就去找心理老师解决,但是发现解不了,因为抑郁的时间太长了,久而久之就传出了“70岁以后就无法被催眠了”。
更可怕的是,抑郁的时间长了以后,他会学会跟抑郁相处、跟抑郁为伍,将其合理化。
即“我抑郁是对的,我已经学会与抑郁一起如何艰苦奋斗了”,这时候就完了。
就像有些人明明很痛苦,他一方面叫苦连天,另一方面又觉得挺好的。
这就很奇怪,你也搞不清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其实他也不是故意的,是他自己也已经无法分辨好与不好了。
02
抑郁不会自己好的,只会有一天让你抑郁到觉得绝对不会自动好。
虽然有可能减轻,但是可能性不大。
而且我要重点说一下,就算是减轻了也不会好的,接下来也会以其他的形式爆发出来。
比如一个人他小学就抑郁了,但是没有爆发,初中爆发了,他忍一忍,到高中硬撑着,终于半死不活的把高中上完了,考的成绩也不错。
上大学后没有学习压力了,轻松了很多,感觉自己好像不抑郁了,谈恋爱、工作都没问题,结果以结婚生孩子,完蛋,抑郁了。
这就是现在年轻人的情况。
其实很多50后和60后年轻时也抑郁过,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活在一种“大家都苦,也就不觉得有啥了”的状态里,但很奇怪的是,他们的孩子会抑郁。
像70后、80后,他们躲过去了,但孩子躲不了了,心理问题是会父债子偿的。
03
为什么心理问题会父债子偿呢?
有个词叫“家族系统”,充分诠释了心理问题对后代的影响,也充分诠释了什么是父债子偿,不然为什么叫家族系统呢?
所以怎么可能会突然好呢,如果他有一天会突然好的话,意味着之前的心理问题也都好了,那又何来的家族系统呢?
所以是不会自己突然好起来的,打消这个念头,丢掉幻想,准备作战。
找到正确的能治好自己的学术体系,然后好好去治,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不要白日做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白日做梦就算了,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白日做梦,是会跌入更深的深渊的。
你不要觉得在深渊里坏到极致就会变好,不一定,还会有更深的深渊。
屋漏偏逢连夜雨,麻绳偏挑细处断,命运总是捉弄苦命人。
我们要树立为自己负责的心态,建立正确的观念,有问题就去治,不要丧失信心,肯定可以治好的。
而且我说了几百回了,抑郁在我们这里就是小问题、基础问题。
只是现在商业太厉害了,所有人都在赚钱,把心理学市场搞毁了,导致一个小问题都搞得没法治。
除非你遇到好老师,不然难治,遇到好老师也很难,像我们这样天天讲,传播途径也很有限,看机缘吧。
以上这些是胡老师用他十几年治疗抑郁的经验对这个话题的一些见解。
话说回来,如果你现在正陷入抑郁中非常痛苦的话,可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我们聊一聊。
胡老师十几年都在一对一的治疗抑郁,且跟踪了很多年都没有复发,这样的经验也许真的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