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译——滕⽂公问道:“滕国是个⼩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侍奉齐国呢,还是侍奉楚国呢?”孟⼦回答道:“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所能及的(言外之意:你问错问题啦)。⼀定要我说,就只有⼀个办法: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共同守卫,百姓宁可献出⽣命,也不逃离,这样就有希望了(即凡是⼀个国家,哪怕是个⼩国,应该尽可能地团结⼈民独⽴⾃卫,不要依赖⼤国,受⼈奴役)。”
短短一章,尽显孟子之智慧。把滕文公从恐惧(思考题:为何会恐惧?包老师说是因为滕文公没有行仁政。个人引申:不得民心,不是天道,无论他选傍齐还是楚,都不一定不会被灭,也因此他才恐惧)的二选一问题引导向可以创造无限可能的军民同心同德之开放性简答题。再引向“若夫成功,则天也”(即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美不?对你有开启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常常陷入二选一的困局之中?就像是身处隧道,眼前所能看到的,就只是非常狭窄的视野,路也就越走越窄。比如唐山打人事件,如果你只会问“你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愤怒吗?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就把自己问无力了,我们能否从那种现状里跳脱出来,用无限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远离那些极端事件?
打开限制性思维,看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坚持正向思维,总有时来运转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