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校园操场,我和同事闲聊时说起件趣事:朋友家刚上一年级的小妞妞,总把我和她的美术老师弄混。妞妞年纪小,眼里的我俩就像模样相近的“双胞胎”,连分辨都要琢磨半天。我把这事儿当作笑谈讲给那位“撞脸”同事听,她也被这童真逗得笑个不停。这段轻松的对话恰巧被一旁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听了去,自那以后,每次我走过操场,阿姨总会笑着凑过来,语气笃定地念叨:“你跟她可不一样!你比她略高些,性子也不一样,你走路多带劲儿呀,透着股生风的利索劲儿!”
听着阿姨朴实的夸赞,我忍不住打趣回应:“我个头儿哪儿算高呀,走路快不过是腿短,迈步频率高罢了!”可阿姨依旧执着地细数着我和同事的不同,那份认真又真诚的模样,让我心里暖意融融。
成年人尚且抵挡不住这样直白的肯定,更何况是心思敏感的孩子?这让我想起自己教的孩子们,他们早已褪去孩童的懵懂,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用“对错”评判他们的行为,遇事便急于批评指正,却忘了平和的沟通才是走进他们内心的钥匙。
如果我们能放下说教的姿态,以平视的角度对待孩子,用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用鼓励代替指责,或许会发现,那些曾被我们忽视的细节里,藏着孩子们最珍贵的成长力量。一句简单的夸奖,能给成年人带来一整天的好心情,对孩子而言,更是滋养心灵的阳光。愿我们都能多一份包容与温柔,让教育在平和与尊重中,绽放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