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快乐教育理念深刻并持续的影响着系列教育行动。至今褒贬不一,作为父母对此应该有理性的思考,更好的把握快乐教育的尺度,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最早接触“快乐教育”是在《教育学原理》的课程上,老师大谈快乐教育在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性的价值,我甚是费解。那时我觉得能有书读就是很幸福的事情,回忆起作为留守儿童的求学路,快乐教育何从谈起。从小学开始每天早晚走几公里山路回来于家校之间;初中开始踏着星光赶路坐车,举着手电筒照着脚下的路回家;高中抓紧分分秒秒刷题提分升学。
后来,我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全书》,讲述了斯宾塞对小斯宾塞的教育,小斯宾塞是斯宾塞的远方兄弟丹尼斯宾塞的孩子,父亲在洪水中不幸离世,于是斯宾塞成为了小斯宾塞的抚养人。斯宾塞对小斯宾塞的悉心教育,在家庭教育中营造的快乐和鼓励的氛围并身体力行,让小斯宾塞快乐的成长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人,这个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故事治愈人心。
自我为母以后,我反复琢磨这本快乐教育的经典著作。首先,值得学习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他用最深沉的爱扶养教育小斯宾塞长大成人,他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其次,值得推荐的这本书的观点,在书的目录中即可洞见,快乐教育不是口号,是行动背后的逻辑;再次,快乐教育实施以过程与结果并重,过程不快乐,养育不好孩子,只满足于过程的快乐,孩子也养育不好。
和祖辈一起育儿最大分歧在于他们见不得孩子哭,一哭就觉得孩子不开心快乐,影响吃饭长身体。四岁小孩上学放学不想走路,一边抱怨身体背不动,一边经常背着上学回家;一边数落孩子吃饭习惯不好,一边怕孩子饿着不分时间点的问孩子要不要吃点东西;一边说孩子不听话,一边埋怨妈妈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哭累了……难道不让孩子的哭就可以吗?机智的儿子,现在对哭和笑,可以几秒内切换自如,傲叫起来没有眼泪但是让不知情的人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诚然,孩子笑的天真灿漫,人见人爱,要少让孩子哭。但是,不能因此以哭就是不开心快乐的标尺。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遵循的原则不同,在解决个体面临的冲突,必然有难受的时候。孩子的快乐是建立在科学育儿的基本上,不能一味的满足。为父母者,得提高站位,在一些矛盾面前不可退让,否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