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
我是今天《认知觉醒》第四章内容的拆解官-妙妙,非常感谢翊霏老师给我这次机会,同时特别高兴与一群积极向上的人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拆书这是我的处女座,之前未参加任何形式的读书拆解社群和学习,所以在此次拆解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座的各位伙伴多多包含。
关于拆解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也欢迎各位伙伴勇敢提出,这也是一个共同探讨、学习的机会,下面话不多说,开始我们今天的拆解。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读书时想喝水,倒水时发现壶里没水,接水时发现厨房的卫生有点差,不禁随手收拾一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时,发现垃圾袋该换了,又随手更换垃圾袋,此刻听到哗哗的水声,方才惊觉原本水壶已经溢出来,洒到地上.......
本想找一根绳子,未曾想牵出一头大象!
这就是注意力被分散,无法专注目标导致的结果,每天忙忙碌碌但到晚上复盘时,却发现不知道自己一天忙了什么。
时间似乎像没经过一样,面对生活中彼彼皆是的小事,我们如何摆脱被无畏的小事困扰的难题?
本章主要围绕注意力分散导致感受与行动无法合一的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它就是刻意练习专注力,也就是书中所提到的“极度沉浸”能力,我们该怎样练习呢?
书中也给出关键的四个指标,我们将在第二节拆解时详细探讨。
本章第一节,抛出日常我们会出现的行为和现象,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也就是找到痛点,为什么会产生痛点?
作者从身心分离模式着手,引出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和能力提升,没想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习惯却有如此可怕的后果?
到底是什么后果?
原来是无法真正将注意力用在当下,享受当下,然而这与生命是相违背的,生命是由当下的一个个片断组成的,身心合一的片断组成的就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的人生,反之亦然。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总结一下第一小节内容:
第一节全文采用层层递进关系展开论述,通过现象探究背后隐含的真理,身心分离模式的产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其根源是逃避而不敢面对困难,最终如何做到身心不分离,也就是身心合一呢?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身心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最好的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作者在第一节为后续埋下伏笔,如何将感受收回,如何安于当下?这是第二节的核心论点,即用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就可以做到。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即明确的目标,练习时极度专注、能够获得有效反馈、反复在拉伸区练习,这就是第二小节核心内容。
以人类进化发展时间点展开讲述,在进化过程中,人类拥有主动选择信息和极度沉浸的能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才是关键。
极度沉浸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也是可以通过后天刻意练习培养出来,如何培养呢?答案是:正确的方法+大量刻意练习。
正确的方法是什么?读到这里时,我不禁要问,作者的文字结构是环环相扣,即:
(1)设定明确的目标 ( 目标)
(2)练习时极度沉浸 (沉浸)
(3)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反馈)
(4)始终在拉伸区刻意练习(练习)
目标自私设定?可以通过将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的方式,这里的目标是保质保量,而不是滥竽充数的目标。
沉浸需要极度专注,这里提到大脑两种学习模式:意识和潜意识,也可以理解为理性与感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作用。
当意识无法提供解决方案时,运用潜意识的力量,发散思维有可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反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
始终保持在拉伸区练习:通俗讲垫垫脚就可以够到的区域,即事情虽然有困难但可以通过努力来完成,这即是机会也是挑战,跳出舒适区、避开困难区、处在拉伸区。
用一句话总结:
注意力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是在目标中深度沉浸还是分心走神、拥有良好反馈和大量刻意练习,这是我们普通人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以上是我关于第四章内容的全部拆解,再次感谢大家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祝:
积极撞击世界,成败皆为反馈!
哇!
今天又是能量满满的一天哦!
保持好心情,加油!
-END-
妙妙重启日更第109篇,第384/1000篇原创,累计码字51W+。
我是妙妙,爱护肤、爱写作的新女性!在让自己变更好的路上探索,乐于结识更多同道中人,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