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是在看《脑筋急转弯》、《迷宫》,看世界童话中长大的,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已经有了接受外国文学的底子。并且对数学、解密和推理着迷。
读初中后,我是清洁委员,俗称垃圾班长,我给同学讲童话,我发现平时不爱学习、成绩差、干活也不乐意的她竟然有双闪亮的大眼睛,带笑地看着我,听我讲那些我以为是已经幼稚没人会听的童话故事。也因此结交了友情,她看在我的面子上去做分内的值日。而此时我已经在看严肃文学,比如《福尔摩斯》《鲁滨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唐吉可德》,虽然对于有的书也只是看个一知未解,但听到读初中的姐姐对朋友提起,还是小学生的我看《呼啸山庄》的电影,还是初中的我看《时间简史》,一种虚荣已经在心里建起,我理解的世界更广泛,我比他们想象中的同龄人更成熟。但毕竟小孩,还是对世界有未可知,我问姐姐,中国真的有侦探这个职业吗?我姐说,当然了。
高中有了第一台可上网的手机,我受到了网络文学的冲击,在一系列的网文中眼花缭乱,原来世界和想象力还可以是这样的。我什么都看,起点、言情、穿越,来者不拒。就像我相信孩子都是可以被教育的,我相信任何文字也一定都有它要表达的东西。同时,我也看当代文学和每周去一次图书馆看新一期的文学杂志,在我广泛吸收各种有益或无益的东西时,学习也受到了冲击,一落千丈。我在重点班大家奋笔疾书的时候看着飘起的窗帘,把整个昏昏欲睡的午后画下来,在别人在紧张复习时出去玩,我感觉我始终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在过独木桥。但我和其他人不一样,我不是浑浑噩噩,我始终知道目的在哪,我要去向哪。
因为高中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上大学后,重新来过,当班委,进学生会,参加各种比赛,过了一年,对这样的生活失去兴趣,我投入到了游戏世界。那是在我高中看的书,在大学变成现实。我的整个人生过程,就是在看书,以及区分书里哪些可实现,哪些不能实现,并将可实现的部分化为现实。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书与我密不可分。并在大学将高中写的小说在网站上发表,只是完成,在我自己看来,文字叙述都很幼稚。
很快,进入了工作。就像我对自己整个人生的规划那样,那一份稳定的工作,业余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我一直在平衡,我不想孤注一掷,也不想放弃自己,平衡二者,夹缝生存。而从起点到言情,我早已看透了烂俗的套路,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转向耽美……它又是一个新鲜东西,它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一年,两年,十年……而如今,它也没有了价值失去了光彩。
就像说的,吃的不好……期间也无数次戒断又拿起,我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放下网络文学,它现在形成了一种心理依赖,一种离开现实的乌托邦,即使我知道它也并不美好。
而长期依赖快餐文化是有害的,最大的害处就是看多了简单的东西,再看其他的,脑子不愿意思考……我只能慢慢来……
首先是心理上产生不耐烦,我不耐烦看见这一个个相似的套路,穿越、攻略、对他好、反攻略……所有的小说,从起点到言情,从言情到耽美,当普遍起来后一切也都成了AI模式下的排列组合……其次是看点新鲜的东西,一点点来,找自己感兴趣的……这就像上山,比下山难…但多看看沿途的风景,感受拂面而过的风,以及树木湿润的气味…慢慢来……不要着急,不要逼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