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起因
为什么要加入共读营?便宜,只要9.9。更重要的是,听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心底的一些东西被触动:如果其他人都可以不断读书,分享,成长,看到这么多人热火朝天的生活,我为什么要做看客呢?也许,由此,我也可以积极参与进来,享受输出的快乐。而且,有这么多活生生的并且乐于做出反馈的伙伴们,我有被共振到。这是我觉得最值得地方吧。
02金钱观自查
一·花钱方面
(1)抠
每次买东西,都特别谨慎。100元以上的,常常在淘宝上比来比去,想买到最实惠的。刚开始比价是乐趣,到后来依然不能确定买哪个,就变成折磨。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好像是双十一,我想买个儿童衣柜和儿童书架,刚开始,我兴致勃勃,后来我渐渐烦躁,眼睛疼,最后,心一横,下了单,一看表,妈呀,我挑了一上午,为了买到最实惠的东西,我竟然耗费了一上午时间,那一刻,我是懊恼的。用这个时间,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而我竟然全部耗在挑东西上。再以后,买东西时,我会刻意的控制点时间,尽快下单,但依然会受到这个执念的困扰:我一定要买到最值得的,一定要把钱花到刀刃上。
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个执念呢?因为穷。家里姐妹多,父母挣钱不容易,从小见过他们辛劳的样子,加上父母经常说“省着点花,挣钱不容易”,我变得对花钱很敏感,每多花一笔钱,对父母都有一份歉疚。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上 高中那年,大姐带着我去县城洗澡,我忘带澡巾了,那一刻感觉很不好意思,小声对大姐说:“需要买个澡巾,因为忘带了。”担心大姐不同意,还补了一句“买那种一块钱的就行了。”旁边的邻家听见了,笑着说:“看你怎么这么知道节省呢。”对啊,就是这样,不敢多花钱,多花钱就意味着对父母的索取,会让父母不乐意,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上大学了,每次上学前要学费,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倒不是父母不愿意,而是父母看着真的手头不宽裕,除了必须的学费,问我要多少生活费时,我总是不敢多要,总想着能吃饱就行,别的就别想了。过年时,回到家,父母去赶集,问我买什么么,我说啥都不要了,其实心里也想要一件新衣服。但是,我不能说,说了就是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们回来,买的有他们,有弟弟的新衣服,那一刻,我心里很难受,还是默默安慰自己:已经上大学了,就别给父母要东西了,等工作了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敢要,从来不敢大大方方的要什么。想要什么,小小声提出来,看大人脸色不好,立马自己就闭嘴了,而弟弟想要什么,大大方方,甚至如果没达到目的,还会撒泼打滚。
我想告诉那个小小声说话的女孩:也许曾经你感觉很穷,所以不敢花钱。但是现在你至少已经挣了一份工资,这是你凭借努力挣得的,不用再自卑,不用征得谁的同意,你就是你自己的主人。
(2)不配得感
工作了,拿到工资的时候,我心里是扬眉吐气的,给母亲钱,给自己添件衣服。但依然对花钱有种被限制感。不能买太贵的,好像心里有个警报,一旦超过那个限度,警报声响起:你乱花钱了。如果是给孩子们买东西,我会很坦然,花就花了,给自己买东西,就会很纠结。为什么会这样?是我有不配得感吗?还有,老公买东西总是很爽快,好几百的东西,一会就下单了,还经常给自己买东西,摩托,手机,平板,还不断换手机,每次我都埋怨他乱花钱,不知节省,又气自己不够爱自己,好像花个钱还得征得谁的同意一样。这个有点多,以后再深入探索吧。
二·挣钱方面
(3)挣钱不容易
这是我父母常说的话,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每次工作压力大,感到焦虑,或者工作时间太长,不能按时回家照顾孩子,感觉很累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工作不就是这样吗?哪有轻松的工作,慢慢熬吧。看到焕云的分享:当我们做某件事很累的时候,一定是你的方法错了。也许是我的想法错了,但是确实感觉到累,也不知道怎么改变一下,对待工作,我总是选择全心投入,同时又感觉成果不大,不可控因素太多,而我总想力争完美,就感觉累。我想做一份靠自己努力就能行的。期待找到自己做得轻松快乐又有成就感的工作。让我相信:挣钱只是顺便的事。我是不是在做梦,呵呵。谁知道呢。
三·理财方面
(4)理财太复杂,容易被骗
我的钱几乎都躺在银行里睡大觉,不敢尝试新鲜事物,信用卡没有开通,支付宝没开通。也知道放到银行就是贬值而已,可是总是迈不出那一步。曾经参加了一个小白理财训练营,看到了保险的必要性,觉得首先要买份保险,却迟迟没有行动。为什么?找不到可信任的人,还是选择太多,不知选哪个好,也许都有。就这么被生活推着走,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真怕生活的小浪花翻起来,我那点存款真的不够。好了,我要再去看看那门课,找找方法了。
其他想法:1.你是被金钱控制还是金钱为你所用?我想既挣了钱,又能有一份成就感,从中能得到成长,而不是挨日子。2.破除“谈钱不好意思”的思想。大大方方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