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家长朋友关于一张毛巾的故事,希望对您也有所启发
儿子从小洗脸毛巾就拧不干,全家人做了无数次的示范和鼓励,还是拧不干。
毛巾越换越小,可总是湿哒哒的。
生活中需要教育的细节太多,慢慢这件事就淡出了我们的“重点关注”范围,全家人似乎也慢慢接受了他“毛巾就是拧不干”这个“现实”。直到暑假进行触觉训练,教练提醒我,要注意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持续训练...我问“比如说?”教练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比如说练习拧毛巾,每天洗完脸练习把毛巾拧到最干,直到一滴水都拧不出来…”回到家,我和儿子沟通,利用好每天两次洗脸的时间,洗完把毛巾拧到最干,一次搞定就不用再单独找时间练习了。
因为有过往多年教儿子拧毛巾失败的“惨痛经历”,我放下了所有对结果的期待。想着他能比以前拧的稍微干一点就好,烂开始,慢慢练习。没想到第一次练习就让我大吃一惊,岂止干了一点点而已,简直就不像一个人的作品。我沉住气,鼓励儿子,“哇塞,太棒了,你已经长成了小男子汉,充满了力量,我们再试试看,还能不能再挤出一些水?”,儿子屏住呼吸继续用力,一次又一次……直到双手通红,一滴水都拧不出来。我接过毛巾试了试,居然连我也再拧不出水了!
从开学到现在,每天儿子洗完脸我都准时出现在他面前,欣赏他拧毛巾的“表演”,做好拉拉队长。每一次“验收”,看我再也拧不出水的样子,儿子就充满成就感。我开玩笑的说“你的毛巾终于迎来了他干燥舒爽的巅峰体验”。
这件事带给我深深的思考:
既定的思维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因为小时候一直做不到,因为了解肢体智能是儿子的弱项,因为不断的教授后失败……长期在种种的“因为”下,慢慢就会形成既定的思维:他拧不干毛巾。再慢慢就会形成一个意识: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慢慢长大就会做好。
可是孩子已经长大了,大到足够有能力去完成这件事时,父母却淡忘了这件事,没有了早年那份教授的“热情”,孩子也习惯了每天毛巾湿哒哒的状况,大家相安无事,只有练习和成长的机会被流逝……
昨天没做到,不代表今天做不到!关键是父母是如何看待和帮助他成长的?
不要以过去孩子的行为结果来看待今天不断成长的他,父母不设限,孩子就有无限可能。这件事让我联想到自己在教授时间管理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刚进入系统学习时,热情满满,各种工具齐上阵,可发现并没有取得期待的结果时,就心灰意冷的放弃。
教育不是鸡血工程,是一项持久的马拉松,笑到最后的人,不过是一直坚持在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