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细读》孙绍振7

对自然美的科学阐释

              ——解读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本文是科学通俗小品。科学小品讲的是科学原理,它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趣味性仅仅是为了争取更多读者。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典型的论说文,但很有特点。它没有论点,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它的实际意识应该是:花为什么有多种多样的颜色?

本文不是先把论点亮出来,而是先把问题提出来,然后加以分析和说明,先得出第一层次的结论,再推演出第二层次的结论,由此一层一层推演下去,直到最后才把结论完整的总结出来。

这篇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每一个大段落都得出一个局部结论。

第一个大段落得出的结论是:花的颜色取决于植物细胞液里所含有的花青素。这段文字很有说服力,很有趣味性。以花青素解释植物有丰富色彩的原因,达到了科学规律真实、简明和系统的要求,因为真而简,所以有科学的美感。

这篇科学普及小品不但满足了科学的要求,还具备了科学小品的特点——很有趣味性。它叫做智趣。从无序的色彩背后找到了深藏着的原因,趣味也就在其中了。

这才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的篇幅用来做什么呢?用来在智慧的趣味上、广度上和深度上一步步展开。

第二个大段落开始时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这就是说前面不是从物理学原理解释的,前面用细胞液的酸碱性来解释花的颜色,属于化学原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科学原理不满足于单向的对现象作出解释,最高的科学性,要求尽可能从多方面作出解释。作者并没有丢开前面化学角度得出的结论,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光波理论的阐释,这就是议论文追求的层层深化的模式。

理论上深化了,智性的趣味上也就深化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一方面追求规律的简化深刻化显示科学美学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在行文中时时刻刻防止简单化,时时要照顾到那些一般原理解释不了的特殊现象。

接着作者又从生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化学、物理、生理三个学科,实际上就是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把前面的观念和秩序往前推进了一层,其间的逻辑是环环相扣的。层次越深,作者的难度越大,就越能表现出智慧,也越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第四层次,文章从植物进化的历史发展观念来考察。既有历史的脉络,又有逻辑的连贯,历史与逻辑居然猝然遇合,这实在是太奇妙了。

下面一段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花的色彩的变迁。写到这里已经无可挑剔了。然而作者还不满足,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自然选择固然保证了植物色彩的多样化,但还不足以解释当今植物花朵的万紫千红,因为自然选择有一个很明显的局限,就是进度太缓慢。如今如此众多的花色,其实也是人工参与的结果。然后举例子说明举例并不是随便的,而是有讲究的。第一,贵在有代表性,第二举例要有效,就是要有很鲜明的突出的例子。举例子要取得成功,还要有广泛的涵盖性,他举的例子中有中国历史上的,然后又举到墨西哥。例子的精彩有趣在于不但有时间地点,而且有数据。

文章把五个学科:化学,物理,生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转化为五个逻辑层次,使观念和秩序经历了五度深化,每一个层次深化,作者都要提示一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了不至于呆板,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换角度,把5五层次从理论上归结为两个对立的方面的统一:自然的杰作和人工培育。这样,就不但高度概括了全部内涵,而且丰富了表现手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