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训练营学习第二天!习惯每个凌晨五点半就能参加一小时的聚焦学习!
❤我的收获
✅继恩老师
上一讲讲了位置感!外人心目中的第一位,潜意识期待婆婆对媳妇比对她儿子,或者女儿是一样的或者更好,这就是位置感没有保证,高期待--就差。
第二讲 边界感
有一个共同的交集是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三个家庭之下的。结婚是两个家庭结合的过程,生活习惯,经济等不同,要有边界感。利用好中间人的角色(爸爸),欣赏,包容感的角度去介绍自己的媳妇儿婆媳之间生气了,老公去沟通。大家像队友一样去相处,爸爸(老公)的角色要做好,架起好的沟通桥梁。
孩子的角色
六个聚光灯下长大的,并不一定轻松,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得规则。助力还是压力?爸爸妈妈才是孩子的第一重要他人。爸爸是新家庭的天,妻子是地。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密,婆婆要慢慢退出来,对于一个人来讲不容易。她靠和孩子相依为命,强烈的安全感,价值感和精神支柱。媳妇儿加入不了的着急,婆婆不愿意放权。比如叫公公不要怎样,偏怎样!只要父母不是完全撒手不管,都不会太大影响。0-3岁全部放手老人带,再回到家庭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诸多要求,没办法去影响,叛逆!0-6岁,再忙再累。不要丢失第一重要他人的角色,关系链接。
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不同,家庭关系是处不好,没办法辞退的。如果就以分手为解决方案的话和成长是不会提升的智慧的。提升高情商的交往能力思维模式不改变的话,走老路的!依然得到类似的结果。家是一个修行道场!
立场不同,看到的结果不同。这种争论没有意义,赢了理,失了爱。建议倾听对方的生命故事。
采访婆婆,会提问,是跟别人链接的最好的方式。对方知道被倾听,被看见。咨询中跟婆婆在饮食习惯上的纠纷,不要小看这种饮食上的纠纷?积怨已久,老死不相往来。妈妈委屈,有怨。觉得没多大的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婆婆不公平的比较,经常拿自己和当医生的二嫂相比。跟妈妈的原生成长有关系,全职饭桌上婆婆一直说二嫂好,妈妈觉得被边缘感。老公长年的无所作为,让婆媳自己解决。
第一是月子期,两方妈妈的到来。产妇脆弱,更多的需求。喂奶的方式,断奶方式。第二是饮食习惯,育儿观念上的不一致。第三是二胎的来临。
❤答疑
问题1 婆媳关系,没有跟婆婆相处过,0-6岁没有给到孩子安全感。大孩子高三不愿意跟别人交往,继续待在老家?还是在这边上学。
✅信任孩子,跟孩子的链接。身边有没有讲的来的朋友,社会功能是否断裂?
✅青春期的孩子处在火山口,哪里有缺失会有更大的挑战。
✅一定要很好的陪伴,支持式的而不是侵入式的。
问题2:宝宝爱顶嘴,墨迹
孩子对课本理解,考试总出差错。考完能做出来。对孩子的行为有期待是好的。不知不觉会贴标签,缺失哪方面的考虑,着急。语言中有标签式的语言。没有具体落实到一件事情上面,每个孩子的节律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比一般人慢一些,慢有好处的,在这过程中体验更深入。
✅妈妈跟随孩子的脚步。就某件事情定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要不一直都是在自己的目标里的。可能孩子达不到。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
✅妈妈制定好目标,孩子内心是否想做?跟孩子统一目标。
感受性孩子vs效率是成人的世界。孩子的需求和妈妈的需求要结合在一起。
感悟总结:
❶爱是成就一个和谐幸福家庭最必备条件,无论是几代人居住,都需要有爱作为杠杆点。爱是恒久忍耐,是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陪伴!家庭中父母的角色非常重要,担当了整个家庭的杠杆,360度旋转保持平衡。
❷婆婆是从妈妈升级的,婆婆能否可以理解,或接纳媳妇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媳妇的更懂得观现状反思。用温柔有爱的心看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