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18条《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老实说,读苏霍这条建议之时,我首先是想到朱永新倡导全民阅读的名言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近几年来,随着阅读特别是学校阅读的推广,这四句话,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那么,苏霍对阅读的建议是什么?我想,与朱永新站在国家层面的呼吁不同,苏霍主要还是站在教师的层面,对通过引领学生阅读拓展学科教学知识面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朱永新的话语是方向性的,苏霍的建议是技术性的。
出于承上节启本节的考虑,苏霍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培养起对科学书籍的感受性”,他接着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同时,他还把学生阅读上升到学校层面,他认识到,“在现代学校里,阅读科学书刊就成为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话语都是他对引导学生阅读重要性的论述。
接下来,苏霍谈了怎样激发阅读科学书籍的兴趣,他这样描述到,“你在讲解大纲规定的新教材时,就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的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学生看见了越出必修大纲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识海洋去游泳的前景激励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读那些书,这也就是激发阅读的兴趣。”读到这里,我是有感觉的,回忆了一下,我们有些优秀教师就有类似的做法。例如,数学课上,教师讲“勾股定理”时,学生探究规律,归纳得到a2+b2=c2后,说明了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最早记载和贡献,还提示到了国外的“毕达哥拉斯树”,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材料,再画出“毕达哥拉斯树” ,去验证“树”中各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这样通过后置的阅读,加深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实际上,很多教师在布置导学案预习的时候,往往是有自主查阅资料的阅读任务的,例如初二语课讲杜甫的的诗三首《春望》《望岳》《石壕吏》的时候,就在导学案上布置了查阅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这三首诗写作的历史背景,提前的阅读和积累的收获,让课堂流程顺畅了很多。初一语文有本自读教材,也是分单元编写的,有一组群文是叫做游记的,主题是《万水千山走遍》,包括了黄山、富春江、醉翁亭的,学了游记的写法,还足不出户就增长了知识阅历。你看,这些做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苏霍还对教师和学校图书馆提出了藏书建议,“应当有一批书籍,用来扩充学生在大纲教材方面的知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能使学生对学校里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为清楚。”这又是对读新书读新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当然,我们现在有图书馆,人均图书超过40册,分门别类的图书多的是。还有,我们现在更多的阅读是借助电脑的,最新的科普资料,查阅是很快捷的,苏霍在世也肯定是支持的。
文章中还提出了教学大纲里有一些最难章节的处理,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前阅读来处理的,尽量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苏霍最后认为,“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在课堂上讲解新教材以前就让学生积累问题,这倒是教学论上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读到这里,我认识到原来苏霍所说的阅读最好是自主探究式的阅读,文章题目《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中的中心词是“阅读”,但关键词应该是“怎样靠阅读”,“ 阅读”是一种动作形式,“怎样阅读”才是关键。自主阅读积累的东西越多,探究新知的兴趣就越高,没有比自主参与的爱好更好的兴趣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自然想到了苏霍的第二条建议,说到“教师终生在备课”的实质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那一篇文章表面是询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其实是阐述了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意义。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同样的道理,本篇文章中的通过阅读“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学生的诸多疑问如何解答,教师的阅读积累量正好派上用场。应该说,此时教师的阅读和学生的阅读正好对接上了。
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过程中总结出了这样一个阅读理念: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连上开头的四句话,一共五句话,他说这些内容“构成了我的阅读观”。 确实,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师生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