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简洁精准表达的益处:
——给人留下自信的好印象
——推动事情发展的能力强
自信的人更能简洁精准地表达
不自信低价值感的人习惯性解释很多
所有的表达里都有:[我](表达者)和[你/你们](聆听者)
做到简洁又清晰的表达,是要非常清晰这两者的
——清晰[我]和[你/你们]的角色、位置
——清晰[我]和[你/你们]的目的、需求
——清晰[我]和[你/你们]的状态、感受
02
从【我】的角度,要做什么?
——先明确自己的想法(观点、结论、目的),明确之后就会非常笃定地做出你的表达。
——日常有意识地持续地训练自己边想边说的能力,越说头脑越清明明白(有些人有这样的天赋,但也别限制自己觉得没这样的天赋,日常修习中说不定会解锁出你有这样的天赋)
——简洁精准的表达核心在内容,要注重内容上的日积月累;内容的好坏深浅都是相对的,没有标准,更须明确:有什么表达什么,表达清楚,达到效果或目标就行。
——底层是:有意识培养自己成为一个一直有想法的人;
——落地上:有意识持续思考/自我觉察、随时准备(开放轻松分享心)、留意习惯性碎词及刻意减少
03
从【我】去看到【你】的角度,要做什么?
明确对方是谁(角色、身份)
明确对方倾听的需求目的兴趣点
清楚知道【我】表达的内容与对方有关,要能解决对方的问题(这个表达对对方而言有意义,对你而言有价值-时间价值、认可价值、金钱价值等)
有意识地尊重对方的时间,经历和感受
越尊重理解和了解对方,表达越精准深入
真正好的表达在于,无论是之前的准备、之中的表达还是表达后的聆听反馈,都要保有对【我】和对对方的或觉察或思考或尊重或耐心或信任……真诚自然流淌地表达
04
相关问答:
如何在自己也想不通的情况下去表达?
——对想不通的部分尝试启发式提问,问时启发自己或从对方反馈中获得新知
如何像杨帆老师一样,在回答别人问题时,总能列出123
——不是只给原因,更想给方法
——对对方的理解和感知是挖的更深的关键,理解深,挖的深,才能给出更多
播会分享自己的心得,也是免费的。怎样让观众看了以后愿意过来做个案呢?
——分清我的心得(只对我有价值,不见得对于别人有价值),干货(对大家有价值)
——觉察自己的发心;思考分享什么能让人愿意或感觉有做个案的需求。
面对对方隐形的拒绝沟通,是否还要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继续,找到对方隐形拒绝沟通的原因。对下次改善或避免,很关键很有帮助。如果莫名其妙过去,可能还会遇到类似情形。
——个人能力强的人容易卡在这个点,容易轻视协作的重要性。
——记住:与人协作有更大的势能,沟通就是为了更好的合作/借力。
——对我不重要的人、涉及原则的问题,没什么好继续沟通的
——有时候需要自我判断:是我畏难还是我无所谓
在具体情景下,怎么說出想聚焦的内容,让对方理解并推进事项
——情景具体化下,把[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组合切换用
与人表达时,常会出现别人误读的情况,导致谈话完全去往两个方向,我该怎么办?
——为什么会产生误读或反向偏差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觉察)
——表达者的不自信、表达内容下模糊,范围过大、宽泛易有歧义,总之是没有自信明确地状态下说了不清晰明确的话
——不被误读就刻意实战【反惯性】表达:信任自己,很自信地表达,范围界定清晰明确等
——不用过度迷恋追求例子是不是100%精准
——无法沟通时,放下让对方做出改变的执念
——说的啰嗦地时候,试着换文字沟通
表达之后,对方可能没有回应,想要再去做一些补充,害怕补充啰嗦或别人不理解,这好像和心理心态或者是自信有关,怎么样去调整?
——一般情况下,不算心理心态问题,是技巧问题
——明确你想要地反馈,放下犹豫担心,根据想要地反馈直接问,来地更高效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