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亲子关系开始紧张,不亲密,不友好,从何时开始的呢?是从父母关注孩子学习开始的吗?相信有同感的成人不少。不说学习,母慈子孝;一说学习,鸡飞狗跳。我挺替现在那些既没学好,又没玩好的孩子惋惜的。至少我还有个幸福的童年,要说起童年的遗憾,应该是除了课本,0阅读。
当自己的才华撑不住自己梦想的时候,读书和健身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
父亲的大格局,母亲的好情绪,才是一个家里最好的风水。
我学会了让孩子做选择的教育方法。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贵人的帮助。
一个家庭里最好的氛围是爸爸爱妈妈,妈妈崇拜爸爸,爸爸妈妈爱宝宝。为人妻,要努力崇拜自己的老公,多鼓励,多支持。
每一种经历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愿我们今后的日子,与好书相伴,为了自家的孩子,也为了别家的孩子,更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过去的许多父母没有学习,甚至没有多少时间顾得上孩子。可是他们的孩子成长得也不错。那是因为每个生命都有一种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他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无暇顾及”,反而给这股力量腾出了生长的空间。我,就是在这种“无暇顾及”的环境中腾出自我生长空间的典型例子。
今天,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关注过度”或“忽略关注”。不好的教育比不教育还糟糕。关注和教育原本是好的,但是不当的关注、错误的教育,不但无益孩子的成长,更在伤害着孩子。既然我们不能不关注孩子,那就要学习如何恰当关注、正确教育。这真的是一门专业活,不但需要学习,还需要努力学习。
教师的意义,首先是唤醒学生人性中向美、向善的力量,将他们培养成好孩子。其次是要唤醒学生群体的上进心和对未来的憧憬之心。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责任,有担当,有憧憬,有可持续发展力的好孩子,才有美好的未来。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30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我根据我的成长路径调整一下叶澜教授的话,一个教师任劳任怨干30年不一定受学生欢迎,但坚持读书并写三年教育反思,一定能成为学生欢迎的人师。再持续发力,就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明师,别人眼中的名师。我若真想变成一个行事有序,说话有度,为人有节的温和之人,我就得通过“慢工细活”刻意磨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