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有关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我县“四名”工作室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县教育局于2024年11月14日在县一中举行了“四名”工作室授牌仪式。县“四名”各工作室正式启动。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之一,我深知自身的种种不足,从而深感责任和压力重大。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下,工作室确定了8名成员,得以正式组建。具体开展工作如下:
一、摆正位置,认清现状。
名师工作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更是教育创新实践的前沿阵地。它承载着县局与学校领导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培养优秀教师队伍、辐射引领教育发展的神圣使命。
加入其中,对于提升自己,是大有裨益的。但审视自身,除了十八年来在教学中累积了一点经验之外,理论方面的知识积淀其实极其匮乏。故而对“名师”这个称谓,有愧不敢当之感。
但“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作为新时代教师中的一员,我自亦应以此为座右铭,鼓励自己树立信心,勇敢前行。
二、立足当下,确定目标。
*中近年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学生基础薄弱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中教师,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立足*中校情学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开展教学研讨、观摩学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探索出一套接地气,且尽量行之有效的,符合三中学生特质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来。
所以,在与工作室成员认真交流后,我们将工作室初期目标定为:
1.再读课标,精准把握教育方向,明晰各学段要求,为教学实践筑牢根基。
2.加强阅读,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教学类专著或文学类经典作品,并撰写心得体会或阅读日志,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3.定期召开座谈会,相互实现经验分享,同时就现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确定下一步学习方向。
4.不定期参与磨课,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结合,打造部分适合*中学生的精品示范课例。
5.每学期写一篇工作总结,就自身的成长或困惑疑问作出总结反思。
“等一朵花开,需要很多耐心和微笑。”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这样,而对于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我们希望给予自己一定时间成长壮大,待步入正轨,形成经验后,再作下一步计划。
三、回望来路,脚步声声。
一学期转眼已结束,而用心走过的路,总会留下印迹与声响。具体总结如下:
1.创建*号“梧桐树下听歌声”,发布文章50来篇。
由于学生写作能力欠佳,素材匮乏,所以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作文提升上:“积累”与“导写”板块,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教考衔接”;“学生习作”板块,选取优秀作品发布,为学生树立信心,助力其提升作文水平。
另有“有思”“简笔”与“阅读日志”“下水作文”板块,促进自身创作,以身作则,反思提高;“教研”板块,记录与工作室成员同行共进点滴,以期在抱团中取暖进步。
2.组织教研,共同提升。
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们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如参与线上教研——整本书思辨读写领读活动之《水浒传》,并按要求进行了反思总结;同时,聆听了名校一中王玉华老师的《我与地坛》第一课时《扶轮问路,生命突围》,并共同打造了第二课时课例《循迹追思,生命顿悟》,实现了较好续接。这对于大家形成团队合作共赢意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这里,我要感谢工作室的成员们。他们虽然年轻,但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育见解。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温馨家园。
当然,工作室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支持与帮助。我们期待得到县局、学校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与指导,为工作室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我们渴望与同行教师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拓宽视野。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在教育的征程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将工作室打造成教研的基地、交流的平台、辐射的中心,为促进*中乃至全县语文的教育教学良性发展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