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将弃婴和小羊做了
很巧妙地结合,你觉得这样的用意为何?
弃婴和小羊同属弱势群体,以弱喻弱,凸显生命的卑微和被遗弃的宿命;弃婴和小羊被转移的过程,揭露了人们的冷漠与责任的消解;在小说中,生命的价值被简化为“有用性”,婴儿因为需要口粮被抛弃,小羊因为不属于任何家庭被忽视,批判了功利化的生存逻辑。
2.弃婴的“旅行路线”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建议联系故事背景时代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
弃婴的“旅行路线”为罗文礼家的羊圈→幼儿园窗下→张胜家→政府楼外花坛→疯女人瑞兰抱走,在那个特殊时期,很多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面对一个弃婴普通人民群众如罗文礼、李六奶奶、老年等,虽然心地善良,但面对一个张着嘴要口粮的弃婴,他们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幼儿园、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本来能想办法解决的,却找了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拒绝了弃婴,反映出这些人的冷漠、不作为、推卸责任的官僚作风。
3.文中的细节描写很值得学习体会,比如小羊的眼泪,又比如弃婴的着装等等,其实都有寓意。挑一两处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再感受一下吧。
“那么多丰满的身体和蓬乱的脑袋组成一道篱笆,把柳条筐热情地围了起来”这是描写罗文礼家门口来看弃婴的文字,这些妇女把柳条筐热情地围了起来,然而这个热情仅仅是来看热闹的,她们夸女孩标致,吐槽谁那么铁石心肠扔孩子,并且互相推诿着,她们的一言一行和热情行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比讽刺!
“女婴在柳条筐鲁莽的颠簸中坦然地前进,那么红润那么神秘的一张小脸,脸颊上有一层细细的金色的茸毛,乌黑的眼睛忽而睁开,迎接阳光,阳光来了,却又害怕地闭上了”这是描写罗庆丰带弃婴去政府路上的场景,小说多次提到弃婴不哭,常言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大概女婴知道自己被抛弃了,才乖得令人怜爱,罗庆丰一路小跑着,她也没啥反应很坦然;眼睛睁开迎接阳光,指望看到人世间的美好,阳光来了她又害怕地闭上了,也许是看到了世态炎凉才不想看了吧,闭上眼睛接受命运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