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聚会时,面对满桌佳肴,有个同学感慨一句:吃来吃去还是白菜,这醋溜白菜真好吃,有股童年的味道。
这话触及大家共鸣,纷纷七嘴八舌说起童年的白菜趣事。
半夜排队为买白菜,要囤到冬天吃起来;还要要腌制、酱渍一些,每天的下饭小咸菜。
排队时站着睡着了,还能打呼噜。
一放学就让大人揪着码白菜,一层一层地码庭院阴凉通风处,直到外层干爽。
干爽了还要再往菜窖码,第二天起来胳膊腿都酸痛无比。
烂菜叶、白菜根腌制的辣白菜味,那叫一个美。俩大馒头不够,母亲把辣白菜切成眼镜片大小方块,小孩只能吃一块。
面对这不公与歧视,先是抹泪,不管事;愤怒抨击,直接被无视;最后,放松心情,不让吃就不吃呗,再趁大人不注意飞快夹一块扔玉米粥碗里。
哈哈,哈哈。
你小子的大公司就是这么耍赖耍来的吧?
咋?没有白菜的童年还叫童年?
你的童年?你可知白菜的童年有多风光?
考古学家们从西安的半坡氏遗址,发现的陶罐里有早已炭化的植物籽实。经鉴定是距今约6000-7000年前的白菜籽和芥菜籽。
小小土白菜,竟伴随悠久醇厚的华夏文明几千年。白菜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月宫里嫦娥的侍女爱上人间小伙菘郎,为解人间饥荒不惜违反天规,偷盗仙家种籽,虽屡遭受天庭重惩,仍让仙家种籽长遍田野的爱情故事。
原来这极品美味来自仙界,是为解除人间饥荒的。
白菜还优雅地出现在《诗经》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即:谁家在采集菘菜和芥菜,会放弃它的块根不收?这里的“葑”就是菘菜,即白菜。古人收白菜甚至连白菜根都不放过。
显然从周朝开始,已经普遍种植白菜,主要是中原一带,这样的江湖地位谁人能撼动。
白菜到了唐朝还被称为白菘。宋代的苏颂说:“扬州一种菘,叶圆而大——啖之无渣,绝胜他土者,此所谓白菜。”从此开始有了白菜之名。
元代的许有壬《上京十咏》诗曰:“土羔新且嫩,筐筥荐纷披。可作青菁饭,仍携玉版师。清风牙颊响,真味士夫知。南土称秋末,投簪要及时。”
“土羔”即白菜,说当时的京城,品种好的白菜,一般的达官贵人都吃不上,属皇家御用之列,专供皇上和娘娘们食用,看这级别。
到了南朝,白菜已入寻常百姓家,南朝陶弘景说:“菜中有菘,最为常食。”在各式各样的蔬菜中,白菜是最常吃的。
对于我们这样泱泱文化大国,光爱吃还远远不够,国人对白菜的赞誉也流传史册:
在《南齐书·周颙传》中:“文惠太子问颐:‘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人间美味之极品。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一诗里称赞白菜道:“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兼顶级吃货一枚,对白菜溢美之词毫不吝惜:“白菘类羔豚,罗土出熊踽。”“菘”就是白菜。他认为冬天的白菜味道堪比羔羊肉、熊掌。
寄言没吃过熊掌的诸君子,回家煮一锅白菜,解馋;让熊仍能拥有自己的掌;与自然和睦相处;做爱心传递使者……一举数得,白菜之功劳。
到这儿才说到白菜的营养功效,还有必要?有,没有这丰富的营养功效何以几千年独领风骚。
白菜菜叶、菜根可供炒食、生食、盐腌、酱渍,外层脱落的菜叶尚可作饲料,白菜心更是为蔬中妙品,色泽金黄,馨香脆嫩,清炒生食,清香唇齿间,妙不可言。
白菜的药用价值多多,也成为随时为人们化解身体病痛的好帮手:
1、利肠通便,帮助消化,促进排便,稀释肠道毒素,有助于营养吸收。
2.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还有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消食健胃,经常食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水煮白菜日渐成为减肥健美者的首选食膳。
3.科学实验证明,常食白菜还有防癌抗癌的效果。还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某些心血管方面疾病。
白菜耐寒、高产量、易存储,这些优势让白菜从秋冬到春夏,都在厨房占重要席位,尤其在寒冬时节,万物枯萎萧索,白菜的新鲜水嫩、肥美多汁何人能抵御得了?
去饭店吃饭,一进门会看柜台上摆放的玉制白菜,也有摆放真白菜的,那是取自白菜的谐音“百财”,有聚财、招财、摆财之意,表达积极追求,事业兴旺的寓意。
白菜形体饱满,茎白叶青,又寓意清白。被认为有“坚贞纯洁,清清白白”的内蕴,成为大众眼中美丽、清澈、善良、诚实的化身。
古人为什么把白菜叫“菘”,明朝李时珍在《百草纲目》有说法:白菜乃“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是说白菜四季皆青,不畏寒暑,有松之节操。能把白菜升华到魏魏青松的高度与境界,实在不枉几千来与华夏民族的亲密陪伴。
白菜还是王,百菜之王,所以民间谚语有云:“百菜唯有白菜好”。大画家齐白石为自己的《白菜图》题词,把白菜与牡丹、荔枝相提并论:“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蔬之王,何也?”。
他说,“饱谙尘世味,尤觉菜根香”,小小白菜唤起对曾经生活的思念,追忆来处检视人生,返璞归真,
土生土长之白菜,下接地气,上通仙气,以美味药膳占据厨房,以青松节操独领风骚,以坚贞清白傲倨画廊,以聚财摆财忝列神位。
历经几千年与国人共荣辱,同甘苦,一句“囤够白菜万事足”尽现国人对白菜之倾世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