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迎接督导检查,每天加班回来都9点多了,回来吃饭洗漱,然后看孩子作业,然后倒头就睡了。写文章的事情也被搁浅在一边,这样的生活虽然忙碌,但说不上充实,心中多少还是有一点忐忑的。因为按检查时间安排,我们在明天接受检查,因这次检查存在着排名问题,排名靠后的学校校长将在大会“发言”,所以每个学校都格外重视,而且检查这样的事情总像过年,不到年三十儿总觉得还没有备齐。今晚一直到8点多,大家才忙完,坐到饭桌上,才顾上掏出手机,首先看到糊涂群主一句:“今晚不看直播将会被抱出去。”,是意料之中的警示,好像又是期待的警示。我这个“懒”人有这样自律又大爱的群主督促实在是大幸,我可不想离开这样一位时时传播正能量的“持鞭人”和这样一个充满战斗力的群体。
随即打开,直播正在进行。还没看清楚是谁做的讲座,身边的同事就提意见了:“看你多用功?饭桌上还在学习……”,无奈一笑随即关掉,这样也实在是不礼貌,可又担心被移出这个自己倍加珍惜的群体,所以整顿饭吃下来是味同嚼蜡。回来第1件事情就是先打盆水,把脚放在里面,打开手机开始看。胡老师说今天做讲座的人是一个教育界的大咖,我想这一定不是一个一般的大咖,因为在我眼中胡老师本人就是一个大咖,她所认为的大咖一定是大咖中的大咖。
原来今天的讲座是弯丽君名师工作室请来的闫学老师,闫学老师是专家学者型校长,她为大家讲的是《让我们写一本书》。研学老师从自己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出发,说明积累写作最终写一本书不是难事,闫老师在整个讲座中多次提到苏霍姆林斯基,并且著有两本与苏霍姆林斯基相关的著作,一本是两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另一本是用2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全中国把苏霍姆林斯基著作全部读完的人仅有三个人,而闫学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之全面让他从一线教师一步步的成长为享誉全球的教育专家。闫学老师不仅能够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并且能够从他的著作中发现出现的问题,收获古今中外教育的人文成果并结合自己的“能给中国教师带来什么启发”的观点,完成两本巨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真”学生。
闫学老师认为写作应该从小的切入口进行切入,拓展出很多空间,而这些空间能够让人的视野变得非常开阔。针对教师专业成长,闫老师说“阅读和写作是教师发展的双翼,阅读写作不分家,要想写出丰富开阔动人的文字,就必然有丰富开阔的阅读背景。不会阅读就不会写作,大量的阅读才会开启你的写作之路。”
针对写书,闫老师提出四点意见:
一、专注不是文章的合集,要有主体。主体不鲜明,不能成之为书。书不仅是写出来的,好书更是做出来的。只有有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和实践,才能写出的更真实更具体。
二、专注不是自说自话,心中要有读者。不能只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有说读者想要的内容。
三、罗马不是一天到达的,要常练常写。在这里闫老师举了鲁迅先生的例子,鲁迅先生面对别人为什么文章能写得好的疑问时说“也不是写的好,我只是常写罢了。”,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一蹴而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这里需要展开自我批评)
四、当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先阅读。阅读不仅是输入,更是思考的过程。
因为有人“逼”,才有了今天晚上的一次学习和成长机会;因为有人“逼”,才有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因为有人“逼”,才有了今天晚上虽不完美但真实的记录。
就让我们跟随闫学老师在“写作中开启写作之旅”吧!争取我们也能做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