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们同行(三)
——2017-2018君子兰班下学期第七封信
亲爱的大、小君子们:
周末愉快!
昨天上午大课间,远远就看见小君子们在兴高采烈地借书,当我回到住室,大多数同学已经回到教室,只有三四个同学还在记录所借之书。下周五就要期中考试了,但阅读不能停,同学们也不愿停!今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这天气最适合待在家里读书了。当然,完成作业后才能心无挂碍地阅读哦。今天李子扬同学完成作业后拿起了小学三年级就在看的《哈利波特》系列,晚饭时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新“发现”,真是印证了孔子的那句话,温故而知新。
1
昨晚回老家,李子扬感叹,这时候村庄真是美好。是啊,整个村庄都被深深浅浅的绿包裹着,桐花和槐花盛开着,空气里都是槐花的香味儿,带着甜丝丝的味道,可能有的小君子还会有口福迟到家人蒸的槐花菜呢。
其实在我们校园里,这两天也是槐香弥漫呢。前天晚饭后走到操场门口,就嗅到槐香,原来是校外的槐树开花了,风把花香带到了学校。
校园里当然也是一片“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景象,鸢尾花三三两两地绽放了紫色花瓣,酢浆草的红花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我们的花草这周由我来照顾,我移植了两株新的植物,让其陪伴三棵鸭跖草。这是什么植物呢?是我从鸡公山带回来的不知名的野草,养了两个星期,看到它们打了花骨朵,不敢独赏,就移植出来与小君子们共赏。
2
回顾这一周的学习生活,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充实。各门学科先后结束了新课学习,转入复习。大课间,不见了往日的喧闹,很多同学都在读书或做题,课间总能看到有同学围住数学老师问题,有的同学还拿数学和英语来问我,我不能辜负大家的学习热情啊,遇到不会的题当然不耻下问,于是有些同学就成了我的小老师,互为老师,其乐融融!
语文课,我们学习了小说《台阶》,也转入了复习。早自习、早饭后辅导,按计划地复习,查漏补缺,晨诵只好暂停了,期中考试后再继续。
周日下午,我们欣赏了电影《骆驼祥子》,看到电影基本上是忠于原著,演员演得到位,祥子忠厚朴实懦弱,虎妞泼辣蛮横算计,小福子的遭遇更让我们同情叹息……电影生动地诠释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这一主题。在上个周末做导读题的基础上,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共读讨论,概括祥子的三起三落的几次重大遭遇,分析书中的几个人物形象,讨论祥子悲剧原因,并和《老王》和《台阶》进行了对比阅读。同学们对高妈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发现她虽然只是一个保姆,但却是书中最有经济学头脑最会理财的一个人,对比出了祥子的小农思想和个人主义思想。共读结束了,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并没有结束,大课间的时候还能看到有同学拿出这本书进行着不知第几遍的阅读呢。
3
前两封信介绍了何江和郝景芳,这封信继续给大家介绍堪称大家榜样的人物,施一公。
对这个名字,小君子们也不陌生吧,上学期的班会课上,我们读过他的一篇演讲。发表那篇演讲的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今年4月16日,他被选举为西湖大学的校长。西湖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可以百度一下哦。
我先复制一段百度百科里对施一公的介绍: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郑州,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5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曾获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之“生命科学奖”。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施一公的求学经历、兴趣爱好和理想追求,相信对大、小君子们都会有些启发。
施一公从小的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在中学时期就获得过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被保送清华大学!由于学习成绩太好,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这可是标准的学霸啊。
学霸是怎么炼成的呢?施一公曾在给北大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这样的细节:
上小学时,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父亲很聪明、很爽朗。在我的记忆中,他干什么都行,但就是不太得志。他在最能做事的时候被下放带来农村。在农村,他学会了裁缝和盖房子。后来在机械厂作合金刀具,他也很快就成为了业务骨干。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帮助哥哥、姐姐和表哥、表姐复习功课,那时他觉得自己的知识终于有用了。他给他们讲解XYZ,讲解方程式的解法——虽然我听不懂,但在当时我觉得这真酷。
大君子们,家庭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造就学霸的一个重要因素。你一定还记得何江小时候父亲每晚讲故事,母亲做“学生”;郝景芳小时候每天听母亲读书。想想我们在这一点上可以如何去努力呢?活成孩子的榜样,虽然有很多家长人在外地,但你一定有办法让孩子看到你这个榜样每天是如何努力提升自己的。
单单是家庭因素远远不够,还得自己去努力。施一公之所以在高二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他自己说是因为学习比其他同学刻苦。是啊,施一公很聪明,但聪明者比比皆是,我们班的小君子们也都很聪明,但是很多同学可能缺少施一公拼上去的劲头和全力以赴的毅力。施一公在高中阶段坚持练习长跑,从高一的校运动会长跑倒数第一拼到高二的第一名,这个过程不仅成就了他对跑步的喜爱,更磨练了他的毅力,也为他以后的高强度科研工作打下了强健的身体基础。
有些小君子不喜欢学英语,觉得要背要记的太多,成绩慢慢下滑。但是同学们别忘了,你想上大学想继续深造,英语都是必须要学好的一门语言(我现在读杜威作品,很想读原著,但是英语水平太low了,遗憾)。施一公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师从杰里米·伯格(Jeremy Berg)教授攻读生物物理学博士时,一开始,觉得英语有点跟不上,就规定自己每天背25个单词,时间长了,也就慢慢过了语言关。这就是古人说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啊,每天背几个单词背一段对话不难,坚持下来你就会创造一个小小的奇迹。
所以小君子们,学科知识不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还记得我们上学期晨诵过的一首小诗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没有谁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及时巩固反而成为学霸,当我们面对不如意成绩,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努力不够,时间是不是利用率不高?
4
现在我们看到施一公在生物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但很多人不会想到,施一公原本对生物学并不那么感兴趣。
因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奖,施一公高考前被保送清华大学,原本想报数学或物理专业,因为招考老师一句话改成了生物专业: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清华大学,施一公凭借努力,成绩年年阶段第一,毕业时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清华大学生物学和数学双学位。但是在大学期间,施一公对所学的生物课程并不感兴趣,大学毕业后甚至想从政或经商,读研究生的时候也学过当时热门的计算机课程。直到读博士,才确定自己更适合做科研,于是从此坚定了方向。
功夫不负苦心人,不到两年,他就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两篇研究论文。这样,就比较容易在美国一流的大学里找到教职。所以,在1998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聘为助理教授。再后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在给北大的演讲中说:
我从95年11月到现在,所有主要精力都放在做学术上,我也告诉自己这(种兴趣)一定可以培养起来。在座如果有同学感觉对所学领域没有兴趣的话,我想你比不过我。我是在博士毕业半年之后才开始培养兴趣,现在我的兴趣极其浓厚,到现在可以废寝忘食、可以没日没夜地干,觉得乐在其中。我觉得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不是说你天生就有,不是说你听一个讲座突然灵机一动就对一件事感兴趣,我觉得都不是这样。
小君子们,可能有很多同学现在还不能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事业兴趣所在,也许以后也要经历很漫长的一个阶段才能找到,但是施一公告诉我们,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结合我们的学习体验,是不是这样?有些女生原本对数学不感兴趣,但每天都努力刷题解题,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对数学就有了兴趣。老师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也并非出于兴趣,但踏上工作岗位,慢慢就发现了这个职业有太多值得研究的地方了,不断深入下去,也就有了职业兴趣。
所以,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是我们不好好学习这门学科的理由,只是怠惰的借口。大家这个年龄段不需为生活操心忙碌,家庭和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体会到对知识技能的掌控感,领略到各门学科知识的魅力,这时候,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是多少学子的梦想之地啊,是美国常青藤大学之一。施一公说:
直至今天,我还是对普林斯顿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始终认为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普林斯顿大学很幽静,有一个美丽如画的校园,校内每一栋楼都很漂亮,校内有个卡内基湖,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供滑冰,一条专门用于慢跑和骑自行车的小路绕湖一周,绵延几十公里——除了自然环境外,那里的科研环境也十分优越。所以,我觉得普林斯顿就是一个完美的学术殿堂。
那么,施一公为什么离开普林斯顿大学,选择回国呢?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2008年初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我放弃这一切,回到了清华,并不是因为清华的科研条件比普林斯顿大学好,而是因为我认为我回清华后产生的影响比在普林斯顿大,成就感比在普林斯顿强,对我而言,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在快速发展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东西,从科研体制、基金评审到大学的教育、科研,与美国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我回来后能够有更大的作为,也会相应地有更强的成就感。还有就是,回到清华,我能够影响一大批年轻人,10年、20年后他们会对我们国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到那时,我从清华退休后就会很满足。
我认为我自己是一个有些理想主义的人,我不像多数清华人那样深沉,我始终充满激情,做什么事都干劲十足。我也希望大家能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至少在我们北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应该保留一块理想的圣地。
从这三段话里,你读到了什么呢?是的,施一公是一个爱国者,他希望回国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让祖国的生物科学领域因为自己而有更多成就,自己能影响更多的学子。
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你会想到邓稼先,想到华罗庚,想到钱学森……再联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施一公一直在强调“更大的成就感”、“更大的影响”,不就是一直在追求自我实现么?
只不过这个自我,不是小我,而是大我;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兼济天下”;不是埋头苦干自己的科研,而是用科研行动用演讲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科研。如果为小我考虑更多的话,那么施一公已经取得了美国国籍,又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终身教授,科学院院士,以美国先进的科研条件,施一公可能出科研成果更快,成就更大,个人财富也会更多。
这是施一公的理想,也许这个理想从小时候就有了萌芽——他父亲为他取名为一公,就是“一心为公”的意思,这个名字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名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小君子们出生后,父母也是很郑重地为你取名)。一个人的理想,植根于祖国植根于大众,他的理想就是崇高的伟大的;所以中国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祥子是个伟大的“个人主义者”,只关心自己,不关心政治,不思考社会的变化,只盯着自己的小目标,所以第三次卖车之后,精神崩溃,彻底堕落。还记得心理学家荣格的那句名言吗?我们已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鲁迅先生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和我们相关。一个人有天下国家意识和情怀,才能走得更远,影响更大更多,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小君子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马云说,理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其实,就是最后实现不了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努力靠近过了,就可以说是无悔的了。
施一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以现在是西湖大学的校长,打算努力在五年内使西湖大学的学术水平比肩清华北大甚至有所超越。也许六年后,我们班就有同学能考进这所大学呢。理想主义者这个词近年来被人诟病,其实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不愿意改变自己,我也希望小君子们有理想并努力朝向理想指引的方向不断努力,将理想活成自己的信仰,成为一个有信仰的人。
好了,关于施一公就介绍到这里了,我们关于学习关于兴趣关于理想的交流以后还会在教室里继续的。
晚安!
你们的,王老师
2018/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