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四章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各种教法。这里做一个备忘。
小组讨论
这对一个组的人数没有严格限制,奇数或偶数都是可行的。他适合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问题,由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就自己想到的“答案”,提出个人说明。并确保讨论活动切实达到预期目的,有三点注意:(1)所有人都参与;(2)所有人都能说结论;(3)小组总结汇总。
小组对话
对话与讨论的差异在于,对话是所有参与者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交谈,它是聚焦的、深化的,适用于针对概念进行深度探索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涉及动手操作,由教师指派小组要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例如一个实验,一道数学题,一篇报告等。动手解决问题前,小组必须先解析工作内涵,切分工作细项,指派每一个人分摊的工作,规划工作流程,然后依照规划执行。分工时教师可以提供分工建议或原则等。合作时教师可以对小组工作的整合情况进行引导或指导。
合作学习法
1、TPS法
TPS法实施流程:(1)教师指定阅读材料,学生自学;(2)思考(think),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个别思考;(3)配对(pair),学生两两配对,向同伴说明自己对问题的想法;(4)教师巡视,倾听学生看法,适时参与小组讨论;(5)分享(share),配对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几位学生向全班分享讨论结果。
2、四聚头法
四聚头法实施流程:(1)将小组学生编号1~4;(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思考问题;(3)学生写下自己的答案;(4)学生起立,全组聚在一起,同时展示自己的答案,再轮流说明原因;(5)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后全组坐下;(6)全班都完成后,教师随机抽一个号;(7)各组被抽中号码的学生起立,同时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并轮流说明。
3、拼图法
拼图法一般是5~6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的组成方式会像拼图一样,在活动过程中先由原始小组打散成专家小组,再由专家小组重新组合回复成原始小组。实施流程:(1)5~6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组内编号;(2)教师将材料或任务按一小组人数均分并进行编号,依照编号将材料或任务指派给小组内相同编号的学生(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材料或任务);(3)给予足够时间让学生完成自己的阅读或任务;(4)打散原始小组,相同任务的学生组成临时专家小组;(5)专家小组内每一个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心得或任务完成情况;(6)专家小组解散,回复成原始小组;(7)原始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向其他人报告,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后的内容;(8)小组进行总结报告;(9)老师对全班做一个小测验,检测小组学习成果。
罗杰与戴维-琼森兄弟为合作与合作学习下定义
合作是人们一同工作完成共同目标的行为,在合作的情境下,个体寻求对自己,也对其他团队成员有利的结果。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形式,使学生们一起工作,达到最大化他们自己与其他成员学习成果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一起工作时间的长短和小组组成方式,合作学习分为正式合作学习,非正式合作学习与合作小组等三种类型。正式合作学习采取异质性分组方式,一起工作时间可延续数周。非正式合作学习是暂时性且随意的分组,小组工作时间在一节课以内。合作小组是采取异质性分组,由固定成员组成,一起工作时间可以是一学期、一学年或者数年。
实施合作学习必须掌握5个基本要素:(1)正向的相互依赖;(2)建立个人与小组的责任心;(3)鼓励课堂互动;(4)让学生学会人际互动与小组一同工作所需的技能;(5)持续改善小组活动程序。
赖瑞-迈可森提出TBL(Team-Based Learning)团队合作学习法。TBL包含四个特性:(1)固定且聚目的性的异质分组;(2)个人表现、小组绩效与同侪互评结合的计分方式;(3)课堂多数时间用于小组活动;(4)一学期内重复数次的六步骤教学流程。(六步骤是:步骤一课前学习,步骤二个人准备度测试,步骤三团队准备度测试,步骤四教师检查与解说,步骤五团队应用,步骤六团队上诉。)
TBL团队必须足够大,保证足够的知识背景。
TBL应用阶段的问题设计4S建议:有意义的问题(引起兴趣,源于生活);相同的问题(聚焦全班注意力);明确的选择;同时报告(避免先后报告而修改原来的报告内容)。
TBL的原始设计是用于高等教育,为了解决大班的教学质量问题。那仍然可以应用到中小学及其他年龄段的教学。仍然要面向课前预习、分组方式、准确度确认和问题设计四个方面。
今天备份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