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渝夫·天津河东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
【桐言无忌】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有用的人才。
机关相对清闲的生活,反倒让志向满满的渝夫同志略有迷茫,从基层战士到手拿文件包的“督查”,竟然有那么一丢丢的不适应。更为可喜的,是终于不用再看那位自以为是的小战士的脸色了,历经半个月,总算“安家落户”,有固定住所了!只有在这样惊涛骇浪中奋勇掌舵,才能成为精湛的水手。

(四八二)苦中成长
现在是北京时间5月18日18时05分。
当我吃罢晚饭回到招待所208房间写这篇日记时,二线连队的战友们还在窗外卸下从外面拉进来的石料。团里今年大搞基建,机动步兵连和通信连的官兵们自然就多了“施工”这一科目。这些日子,只要你稍加留心,就会看到团部大院里热闹的施工景象——形形色色的地方施工人员,身着迷彩的部队官兵,再加上那一堆堆沙土石料,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劳动场面。
到了机关,我才明白在机关的人有多轻闲。虽然动的是脑筋、玩的是文字、消耗的是脑细胞,但与成天训练或劳动、整日与汗水打交道的基层官兵相比,我们这些机关干部显然轻松了许多。至少,我们不必风吹雨淋,不必挥汗如雨,不必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而推迟开饭和睡觉,处理完必须完成的工作,或者上完8小时班,我们就可以逍遥自在地支配剩余时间。
我来自基层,并且刚到连队,懂得一线官兵挥汗如雨、无怨无悔的同时,偶尔也会有唠叨和牢骚,但是我敢说,这绝不代表基层官兵在逃避责任。我们的年轻战士是坚强的,乐于在苦中成长,乐于在拼搏与汗水中领会人生的艰辛,乐于在默默付出中体现人生价值。事实上,谁又能抹杀基层官兵的崇高与伟大呢?他们才是部队的主体,才是真正可爱的人。(1999年5月18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四八三)初次检查
第一次拎着文件包到基层检查宣传工作落实情况,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以前在一线连队时,是别人检查我的学习笔记,如今却装模装样地检查别人,还要不时例行公事地说上几句。一边公事公办,一边觉得好笑:满口“上级指示”“方案计划”,自己落实了多少?有资格对别人说三道四吗?
通信连指导员周宇对这事极为重视,一边和机关来的同志打着招呼一边忙着介绍连队情况。我们政治处派出的是一个联合检查组,组织、干部、宣传、保卫股的同志各司其责,对口检查连队落实本部门下达指示要求的具体情况。检查过程中,以华晨波股长为首的组织股的同志们显然最为认真,可谓连蛛丝马迹都不放过。
到了六连,情况就不同了。该连副政治指导员汤加兵搬出10本笔记本,外加党支部、团支部记录本,此外别无它物。这样一来,我们的检查就了一句空谈。为此,华股长说了句大实话:“六连成天忙得忘乎所以,哪有时间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可是,该查的还得查,不查就没人落实,不落实就无法保证部队正规有序;如因工作不落实而导致严重后果,机关和基层都要被追责。
看来,必要的检查还是需要的,并非所有的检查都是形式和官僚。(1999年5月19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四八四)终于结束漂泊
说是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要来团里视察工作,又说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上将要来,但可以确定的是,三天以后,70多人的庞大工作组将莅临我团。如此盛事,全团上下自然要忙碌一阵子,收拾卫生,操练分列式,完善尚有漏洞的工作,真正的千头万绪。
一下接待这么多人,招待所的客房一时紧张起来,像我这样暂时寄居在招待所的漂泊者,自然而然地就要另寻安身之地。早饭过后,我接到招待所通知,要我收拾东西滚蛋。这样一来,晚上在哪里睡觉,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记得到机关报到的第三天,政治处王主任责成宣传股李股长解决我和虞福胜的住宿问题。原以为这是须臾之间的事,哪曾想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可去之处。王主任显然也没什么办法,竟然让我去轮训队找地方住。一个住宿问题,拖了半个月没有消息,可见机关的办事效率有多高!
关键时候,还是李能股长给力。见我没地方住,他决定提前从俱乐部搬到团里刚刚分给他的公寓房,并说今晚就搬。如此这般,我总算有了确切的住所。我正准备去俱乐部“安家”哩,股里的老干事周峰非要舍近求远去俱乐部安身,我别无选择,只好接替他原来的位置,到位于机关一楼的106室暂住了。
就这样,我和组织股的杨传华干事成了室友。
不管怎样,总算有个住处了。要不,心就踏实不下来。无法想象那些无家可归之人的处境,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度过难捱的孤寂时光。(1999年5月20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四八五)视察前的忙乱
今天总算知道王瑞林上将率工作组来我团视察工作的确切消息,陪同人员有沈阳军区司令员梁光烈、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孙大发、黑龙江省军区政委于景常等人,级别很高,规模庞大,听说专列就有6节车厢,也不知是真是假。
这么高级别的首长要来视察工作,我们自然免不了要忙碌几天。早上出操时,团长刘光松来了一个并不简短的动员,尔后是分列式训练。除了六连的队列动作还有几份模样外,其他3个分队全是稀松平常。想来大兴安岭军分区首长也想到了这一点,到中午就传来确切消息,首长不阅兵了。顿时欢呼四起。
也许是破天荒吧,机关干部们从昨天下午开始动手揭窗户纸、擦窗玻璃。一时间,从股长到普通参谋干事助理员,一个个忙上忙下,揭纸的揭纸,擦玻璃的擦玻璃,全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事实证明,机关干部干这类活并非外行,甚至比基层战士干得都好。
都说机关是服务基层的,若真如此,机关是不是应该像今天这样自己动手,从擦窗玻璃此类小事做起,切实减轻基层连队的负担,这难道不是更好地服务基层吗?
只可惜,我们的不少事情都是表现在口号上,而不是付诸实际行动。(1999年5月21日写于漠河县西林吉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