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诗史”的美誉。然而,对于身处和平年代已久的人们来说,杜甫的很多诗作都过于沉重,令人不忍卒读。可是,这并不能成为某些人恶搞贬低诗人的理由。曾经有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杜甫很忙”的流行语。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将杜甫的诗歌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删除。真是令人无言以对!
其实,杜甫诗歌的成功恰恰就在于它浸透了诗人个体生命的辛酸血泪,表现了诗人个体生命的独特感悟。如果舍弃这一点,纯粹用诗歌的语言来抒写历史或者表现政治,那么即使将它们作为历史和政治教科书来看,都不是合格的。毕竟,历史不是由一连串毫无感情的事件堆积起来的故事会。
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诗人用饱醮爱国热情的如椽巨笔,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诗作。在这些诗作里,即使隔了千年,我们依然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个伟大诗人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然而,杜甫的诗作并不都是沉郁伤痛的,也有轻松愉悦的。今天笔者要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作就是杜甫一首感情基调非常欢快的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快”当然首先是指诗人心情的欢快。因为战乱爆发,诗人不得不带着家人四处漂泊,忍饥挨饿。在漂泊多年之后,安史之乱终究要平定了,这对诗人来说简直是惊天动地般惊喜。好消息传来,诗人一时间悲喜交加。满天的乌云一扫而空,堵在诗人心头的忧闷就像一块巨石轰然落地,不期而至的幸福使诗人无比欢喜。
但是诗人是如何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心情的欢快呢?整首诗节奏迅速急促,语言欢快流畅,把一个极度欢喜的诗人形象活跃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诗作以一连串的动作,迅捷地推进着诗歌的节奏:消息是“忽传而至”,突如其来,诗人“初闻"便已泪满衣衫,即而悲喜交加,如痴如狂,一边放歌一边纵酒。
歌酒还没有停歇,又大声地呼唤着妻子,赶快做好还乡的准备;刚说要还乡,诗人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船从巴峡穿巫峡,取道襄阳直去洛阳的画面。整首诗用“忽传”,“初闻”,“却看”,“即”,“便”几个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听到国家统一,战乱平定后的欢快样子。
而另一方面,这些表明时空的字眼又是和诗人的情绪变化融合在一起的。诗人“初闻”便泪湿衣衫,即而忧愁一扫而空,喜欲狂,而后又立马想要放歌纵酒,立刻还乡。回家的准备还没做好,诗人又想到自己的船顺流直下,如箭一般奔向了洛阳。可以说,整首诗从头至尾都被一种“欢快”情绪贯穿着,令人动容。
众所周知,杜甫善长写律诗。律诗格律严整,字数受限,在表情达意时自然有束手束脚之感。然而在这首诗中,律诗固有的形式丝毫没有阻碍诗人情绪的奔流和意象的变化,反而增强了这种情绪的流动,将律诗的韵律之美与诗人的情绪变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艺术美与思想内容的双重高度,令人叹服!
千载之下,我们只要读起这首诗,便会被诗中欢快的情绪所感染,忍不住想要和诗人一起手舞足蹈一番。就这样,杜甫诗歌语言的魔力让人在猝不及防中举手投降了。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将满腔的爱国情倾注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很多作品无论在艺术水平上还是在思想深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他和他的诗歌也必将彪炳千秋,永传后世。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