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还剩最后两天的时候,跟朋友吐槽,快乐时光真是匆匆易逝,打工人眼看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搬砖,心却还留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桌上!
朋友却说,她早已列好新一年的计划和期望,蠢蠢欲动,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
小编惊叹于她做新年计划的习惯,一直从学生时期保持到了现在,她却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
于是一时兴起,她拿出最近十年的计划本翻看,发现坚持做新年计划,真的有帮助她朝着目标稳步向前。
虽然每年在年末总结时,年初定下的计划不一定都能逐项完成,可台下十年功总能换来台上一分钟,这个好习惯依然让她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和朋友聊完,小编感触良多,越发意识到好习惯可以带来的长远价值。
于是,小编也总结了几个在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习惯,它们常常让我觉得受益匪浅。
今天我们就来浅聊一下工作中的好习惯,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小秘诀!
「记录工作中的问题和想法,定期复盘」
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会有事务性、重复性的内容,有时因为忙于应付这类工作,我们常常忘记那些偶然间迸发的想法和灵感。
所以,随时记录小想法或者产生的疑问,哪怕只有一个雏型,先记录下来也是很有必要的。
之后根据情况,定期回顾笔记,看看当初的想法是不是有可操作性,或值得继续思考,又或者当时产生的问题,是否已经找到答案,是否值得向同事请教探讨。
举个例子,在按照既有流程工作的时候,有时会不明白为什么流程是这样设定的,可能在熟悉工作以后,会发现有更好的流程来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成本。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及时记录下来自己的思考过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重点关注这个问题。
定期复盘时,就能根据之前的笔记,进一步深入思考,及时增加一些新的想法或者疑问,并且找机会在之后的工作中进行验证,逐步完善最初的想法,最终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提议。
「记录工作成果和主要合作同事,别低估了你工作的意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想换工作前准备更新简历,但却发现无从下手。短短几行字,竟然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仿佛自己在过去这份工作中没有值得被看到的亮点。
于是拖延症发作,无比痛苦,简历永远也无法更新好。
不瞒你说,小编真真实实有过这样的经历。
痛定思痛,后来小编便会在记忆还鲜活的时候,记录下来每个项目的背景、目标,我的具体工作内容和阶段性成果,以及主要的合作同事或涉及到的部门,这些信息在之后更新简历时非常有帮助。
这个小习惯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跳出工作本身,审视和总结自己的贡献,以及在团队中的角色。
当我们沉浸在日常繁杂的事务中,对于每天做的事习以为常,就很容易低估我们工作的意义,甚至忽视了自己的成长和闪光点,长此以往难免碌碌无为。
但如果可以养成习惯,记录下每段工作成果,就可以时常看看来时的每一步,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多多肯定自己的价值,增强工作的自信心。
「多和同事建立有效联系,人际关系比你想象的还重要」
我们生活在由人组成的社会,无数的前辈和同事都和我说过,人际关系对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在工作中,要和不同的人合作,大家性格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专长不同,该怎样有效沟通,对于内向如我的人而言,都算得上是一个挑战。
因为内向的人可能无法在相对陌生的场合和环境中自来熟,轻松开启聊天模式,那么就让我们一步步来,努力拓宽舒适区,表达自己,聆听他人,和同事们建立有效的工作连接。
小编有一些挺好用的破冰小方法,分享给大家参考参考。
当我需要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时,和同事们约午饭是我的杀手锏。因为我发现在午休吃饭时聊天,大家通常比较轻松,谈论的内容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工作,话题变得更丰富。
刚开始作为新人,我会听得多说得少,但如果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也会及时表达,积极回应。
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我还会主动给自己“贴标签”,提到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沉迷于拼图,喜欢搜集各国硬币或者“十级美食爱好者”。
有了这些“标签”,或者说是记忆点,就更容易和同事们产生交集和连接。
通过这些方式与大家熟络起来之后,工作上的合作也会更容易开展。
「多观察上级和同事,学习他们的可取之处」
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为我们平时的吐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
但不可否认,每段工作中除了奇葩,总会有同事或者领导帮助我们打开工作思路。即使是那些被吐槽对象,同样也有可取之处。
如果能合理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想必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或许你也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某个同事本事没有,升职他倒是最快,一天到晚溜须拍马,干活没有他,领功劳时哪儿都有他。
听着是挺讨厌的,但“升职快”是为什么呢?我们不需要变成那样的人,可并不妨碍我们了解一下他的沟通表达方式,想想有没有什么可以取长补短的地方。
对待工作,认真肯定是根本,但如果缺少了沟通技巧,可能会让我们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机会,留下壮志未酬的遗憾,空留“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仔细观察那些出尽风头的同事,他们身上很可能就会有如何弥补我们自身沟通短板的方式。
「要换位思考,也要有原则和边界」
工作中,偶尔产生负面情绪很正常。
比如已经忙得晕头转向,还有人来加一把火,我们很可能产生不耐烦的心情。
刚工作的时候,有位在工厂工作的同事,连发6封邮件,每封邮件都带着10个感叹号追问一些工作信息。
小编的负面情绪迅速被激起: “催催催,催啥催”,“不是早就发过这部分信息了吗”。
可聊起这件事的时候,小编当时的老板跟我说:这位同事确实是有点任性了,但是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工厂是怎样的工作节奏:产线在运转,生产压力很大,工厂的同事每天需要处理很多突发的、繁琐的工作,可能完全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认真读邮件,所以有时候可能会表现的过于着急。
于是小编耐心的回了封邮件,尽量简短清晰的解释清楚情况。
同事收到后,不仅表示了感谢,还马上向我道歉,非常可爱的表示:对不起,我表现的有点像小孩子得不到想要的玩具!
是啊,回封邮件的事,有时候换位思考一下,没必要让自己生气。
但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要有原则,有边界,不能当老好人。
要学会和同事建立这些边界和规则,培养对接工作同事的习惯,可不要“惯”坏了同事们!现在很流行“向上管理”,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只不过对象是上级领导而已。
记得小编以前实习的时候,有其他部门同事提交数据申请,经常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不提供完整的信息。
一开始小编都会单独询问缺失的部分,自己重新帮他们做一遍。可同组的同事教会了我一个真理:可以做,但没必要,培养对方的好习惯就是在提升你的工作效率,提升公司相应流程的效率。
之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小编都会直接拒绝申请,并且告知对方信息需要完善。
有一句话说的好,“别人怎么对待你,都是你教给他的”。工作中也一样,互相理解的同时也应该设立好自己的原则,不然只会出力不讨好。
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小编受益很多的5个工作小习惯,欢迎大家一起交流,相互学习,一起修炼升级!
本文图片来源:pexels.com, 百度图片
本文作者:打工人修炼记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和授权,不得转载哦!
看到这里都是缘分呐,原创不易,请不要客气地伸出你的小手点赞、分享和关注打工人修炼记吧!欢迎大家和我们互动,分享你感兴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