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较量。在你和面试官的交往过程中,双方都在获取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给对方考验并贴上标签。
从面试官的角度考虑,一次面试是他每天工作的关键行动,这个过程重复多次。他的目标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市场供需的背景下,考核要求是如何通过更低的成本招到符合条件的员工。因此,首先看满不满足要求,然后,看怎么降成本。
从面试者的角度看,一次面试,不过是一场系统地阐述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过程。因此,需要面试者从多个维度去论证自己的胜任力。这个过程是一次说服。我们运用图尔敏模型来分析:
1.数据:我们需要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或事实作为支撑——摆事实。讲我们是如何符合面试官要求的。也就是我们的成绩和他的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2.支撑:根据事实(数据)的性质来寻求相应的支撑。如果是学历,那么它具备普遍的说服力,但仅此显然不够。
如果是业绩,那么之前的业绩和未来的工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这个关联需要哪些观点来支撑?比如做后台程序开发的人员,现在跑去做嵌入式,这之间的差异怎么弥补?
3.理据:一种事实对应一种理据,如高学历对应的理据:高学历的人有更大的几率成为企业可用之才,创造价值;好业绩对应的理据:在原来工作单位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新的公司也适用。
4.限定:搭配反驳使用,在面试场合下,在双方谈条件的时候使用。
5.反驳:如果您没有更好的选择,您觉得我在哪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大体上符合您的预期等等。
6.断言:我希望可以取得这样一份工作。如果能和您成为同事,我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