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白话】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孔子说,一个君子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做君子的人努力择善固执,但偶尔还是犯错,犯错之后再改。这说明君子努力在择善固执,偶尔也会做不到。
至于小人,从来就没有看到过小人会择善固执的。这说明小人偶尔会择善,他没受过什么教育,也没什么志向,但偶尔还是会做好事,只是从来不会在择善上继续固执。至于说择善固执到牺牲生命,那就更是不可能了。
为了择善、为了仁义而牺牲生命,称为“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这就成为很好的君子了。
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表面上牺牲了生命,其实是完美的生命结束,这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完成了这一生的目的。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能够在活着的时候选择一种目标完成生命的要求,这也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了。
而很多时候人会松懈,所以孔子教育学生要做到“无倦”,也就是劝告我们不要倦怠。设法把每一天当成新的一天,把每一次做事当做第一次来做,只有这样人就不会倦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