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个月,将两次绘制的生命成长平衡轮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个略带偷懒嫌疑的举动,却让我有意外的收获。
精神成长:略>7的状态,这四个月的时间,学习了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第一期课程,同时也听了几节非林妈妈课堂的高效能网课。我隐约得觉察到无论是家庭成长还是个人成长,惟有“高效能”才能实现真正地指数型飞跃。
寒假读了《红岩》《恰同学少年》(同时观看了剧场版)和《小王子》等几本书,重温了一下年少时候的青春洋溢、热血沸腾,回看了成长的初心:让生命的深度与广度随着它的长度而正向蔓延。
生活方面,接收了一种新的整理收纳理念:留存道,并动手整理实践了一下,的确是比断舍离更适合我们这样的中国家庭;自7月底蹭车后,我重新鼓起勇气开车上路,体验到了“驾四个轮子”与“骑两个轮子”去“丈量世界”的不同,也感受到了突破内心枷锁的畅快。
家庭责任:至少有0.5的增幅,主要投入到了亲子关系中,无论是陪伴的时间,还是陪伴的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邀请奔仔爸爸和我一起,大宝学习二宝玩耍两不误,工作和生活相对平衡。同时,亲密关系也在互相的理解体谅中,不温不火的增进着。
天赋实现与事业成就方面,基本没有变化。
朋友社交:由5到7的增长,更多的可能源于观念的更新。年后,约朋友来家里聚了两回。与在外约饭不同的是,在家的谈天说地更自由畅快。“知己不必太多,一生有两三人足矣”,在这一点上我和老公有共识,虽然9号“和事佬”的本性难移,人缘看似很不错,但是真正能够走进9号心里的灵魂友人少之又少。“道不同不相为谋”,人到中年才懂得,“人走着走着就散了”的背后,可能是成长方向的不同,志同道合的朋友才能一路相伴。清晰了这一点以后,有效社交增多了。
社会贡献:由6增长到7,可能与工作性质有关,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时候,经常会上升到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思维方式会对行为产生影响,而好的行为习惯会有“量变引起的质变”的效果。比如,在近几年的个人成长经历中,体会到了“分享”的妙处,就经常在学生面前分享一些认识自我的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好的天分,但是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小认识自己,热爱生活,珍惜生活。每个孩子都可以这么做的时候,便会“世风日上”吧!
健康休闲:从6降到了5,在健康休闲方面的投入较少,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还有所下降。仔细想了想,应该充分利用起紧邻公园的便利条件,周末时候多带孩子们到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好。
情绪调节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起渐进式放松等现有的资源。我一直纠结于能让我安静地拿着书读的机会太少了,却没想到可以“关注自己有什么”。
半个月前,给家里的电视安好了有限,偶尔也陪孩子看一些类似于《诗词大会》等有意义的节目。追一追像《人世间》这样的好剧。“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放松也是一种投入,一种为了更好地投入而必不可少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