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通俗中又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书中作者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带给人超越自卑的“勇气”。谁都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谁都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但是拥有了勇气,我们就有了克服困难的活力,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在个体心理学的体系中,有“自卑感”与“优越感”这两个概念。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有着自卑感,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还不够优秀,身边总能找到更加优秀的人物。书中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在动物园看到狮子时,小朋友的反应可以总结为三类:第一类人会跑到亲人的身后大喊“好可怕”,第二类人是强壮镇定实际上却瑟缩害怕,第三类人是对笼子里的狮子说“如果我向它吐口水会怎么样”。尽管这三类人的外在表现不一致,但倘若我们仔细思考,我们不难发现,驱动这三种反应的因素都是“自卑”。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是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不管有无器官上的缺陷,儿童的自卑感总是一种普通存在的事实,当儿童利用这种自卑感作为逃避行动的借口时,便发展成神经性的倾向。如果这种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存在下去,它便会形成“自卑情结”。
自卑并不可怕,也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作者从每个人的童年不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
自卑感和优越感都未必是好词,也都未必是坏词。对于自卑感来说,它可以成为一个人走向失败、走向死亡的原因,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而优越感,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对于自己能力的肯定,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对走上邪恶道路的选择的肯定。
这本书详细分析了自卑这一情感,同时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念和看法。自卑与超越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构成生活意义的理解。此书的开篇并没有介绍自卑的定义,而是来重新审议了一下人生的意义。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的道路上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