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一年级的小朋友为了能拿一个好成绩在不停地巩固知识。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他们懵懵懂懂,不知道怎么理解题目的意思,也不知道怎么写字。作为起始年级,总有一大堆的问题出现。最突出的就是速度慢,往往一个字都写不好。
如今,一年级下册即将迎来尾声。他们理解能力和速度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他们又有了一个新的现象:粗心大意,非常浮躁。甚至于有些基础的字音字形又开始糊里糊涂,不记得了。这让我想起了网络的段子“期末将近,老师忙着盘古开天地”。这一刻,我竟有了强烈的共鸣。可不是吗?全都忘得差不多了,那能不叫“盘古开天地”吗?
正巧这一个星期,我都在阅读周岭的《认知觉醒》,其中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现在回想孩子们的表现,应当是知识仍不清晰,导致题目做错。即无法轻松辨别字形差别。
这让我颇有些苦恼,毕竟千禧年时,我的语文老师似乎并没有过多的讲解方法,只是单纯强调了好几次,我就记下来了。轮到我成了语文老师,强调也强调了,组词造句也强化过了,但是孩子们一写还是出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更加清晰一些呢?至少让他们能认清字形,多练习才好。
在讲解练习时,遇到了“各种各样”这一词语。“各”和“个”作为同音字,如何区分才能让孩子们记住?那也是一刹那的事情。我想到了很好的解释:
“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字,‘各’的组词是‘各种各样’,意思是多还是少?”
“多。”
“那我们再来看,‘各种’的‘各’就是群体上的多,种类、样式的多,这个有没有问题?这个能否理解?我讲清楚了没有?”
“讲清楚了。”
“那我们再看‘个’,它是‘一个’‘个体’‘个人’的‘个’,这种‘个’它是多还是少呢?”
“少。”
“对,他是单独的‘个’,少的‘个’。同时还能作量词使用,比如:三个月、一个小朋友……”
用常见的多少概念来解释字的使用方式,这样的解释会让他们清晰许多。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眼睛,那种恍然大悟和合不拢嘴的惊愕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我忽然有了一种隐秘的成就感。只是解决了一个小小的同音字问题,他们就如此高兴。仔细想来,他们还是很愿意学的,只是要么不得其法,要么神思不属,导致期末问题频出。是否可以稍微改变一下课堂教学模式呢?
下学期采用:讲、练、评的方式,第一课时先初读课文,口语提炼课文要素讲清课文内容,然后集中识字,组词,最后练写,展评。但是因为时间紧凑,从教学用语上就得精炼,从课堂纪律上就得十分安静,而班上调皮捣蛋的同学有四五个,且不服管。这着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希望二年级,我能将课堂顺利开展,找到瓦解调皮捣蛋的学生不听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