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少有人走的路》,看名字特别陌生,看了内容才发现原来自己读过。

        瞧,这就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阅读。读过的书,却只是依稀记得。

        有书APP的音频没少听 ,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我追求的境界。我读完其实《少有人走的路》整本书已经回想起来了,这才是优秀的拆书稿。

        任何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都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用作为一个培训师的课程进行类比,可能我会比较容易接受,即:开课-授课-接课。我们行业圈里习惯性称之为:虎头-豹肚-凤尾。

      《少有人走的路》(后文称之为文中)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开头用痛点作为导入,共情的同时提出问题。如此开头,很大程度上已经抓住了大多数听众的好奇心。

        然后对本书进行背景的介绍,突出作者和本书的独特性,毕竟还有线下引流的任务,哈哈。玩笑话,好书值得大家一起分享。

        个人的感受,写作和授课有共同之处。越是成手越到后期越需要深入浅出,紧紧抓住人性,这篇文章肯定差不了,这就是文中的开头。

        中间的主体部分,我依稀猜测是根据目录写成,然后从内容里摘取核心部分,例如自律的四个原则,一个火一个商的熵的解释。这都是直接根据目录可以拉出来的框架。

        从问题导入到主体的方式还是很吸引人的,吊胃口腰适当,过了可能就会让人等的厌烦。三个层次几乎把会看或者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所有人都囊括了。导出来书中的第一个核心:自律。

        这就是第一天的内容,开了书,提供了一点干货,也留了一部分悬念。如此,第二天听友才会持续有听下去的吸引力。

        第二天的主体部分就是自律的四个原则,主题很明确。根据各个原则,结合恰当的案例进行一一论述。这一部分腰做到的是案例不要与现实太远,恰到好处的让每个人垫垫脚都能够着,感觉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天的主体部分,对前一天有一个呼应,同时拔高要求,提起大家兴趣。要做到自律,不容易,我来告诉你方法,“爱”。自然导入又让听着恍然大悟,颇有收获。

        爱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象化的行为和表现。通过几个案例、几个方面阐述本书的第二个核心:爱。

        这一天的最后其实是带有安抚作用的。毕竟概念给了,方法给了,很多人会觉得可以了。但是,我们读那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是为什么?因为理论和实践是有距离的。

        第四天,很自然的过渡到,书中的内容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里面讲到了书中的特色:“熵”,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风险,这才符合一贯的规律:天下从来没有无往不利的事情。

        主体交代完成,最后一部分就是结尾。结尾是一个总结、一个升华、一个对书精华细读的导入。由此,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介绍完成。

        针对内容而言,读完了这篇拆书稿,能够完整的知晓此书讲的是什么,我是否有需求去读,就已经达到了目的。有很多人,听完介绍,就去读下一本书了,就是这个道理。

        理论、案例、方法、实现过程、风险分析都一一告知,《少有人走的路》整本书都完整呈现,一篇优秀的拆书稿。

        针对方法而言,基础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其实大家都会。重点在于刘主编说的三个方面:读懂书;找要点;写体会。

        这几天要找本书做一下试验,看看根据这样的写作方式和技巧能够有所提升:60分钟读完一本书,1个小时写出思维导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直以来我都是刘老师所说的那种读了很多书,但因为没有目标,从不记得自己读过什么,也没感觉到读书给我带来什么帮助的那...
    寻小越阅读 226评论 0 0
  • 本周我阅读的书籍是《少有人走的路》,此书是这个时代杰出的心理医生M·斯科特·派克撰写,关于本书影响力,我就...
    水之飘木阅读 1,099评论 0 1
  • 在k叔的带领下,花了两个多星期,利用通勤时间读完了这本《少有人走的路》,通往心智成熟的道路。为了更好这读书笔记,今...
    Minnie_dhm阅读 305评论 0 1
  • 最近在看《少有人的路》这本书,看完了自律这部分,把自律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陈述一下。 何为自律?从字面上讲,自指自...
    学而用阅读 239评论 1 0
  • 夜莺2517阅读 127,762评论 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