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教练督导打卡:
雅娟VS我:作为被教练者,在表述最近对抗用脑的状态中,慢慢聚焦到对抗学习知识性的内容,理论性的,触到我做不到我不行的信念,我要做对,做到达到权威的标准,要么不做,要么拼死达标,不能做错,不敢试错,不能有把柄让权威认为我错了或不行,我要有用,不然就会被抛弃,链接到了小时候半夜被惩罚扔到户外雪坑里的恐惧,看到了一直在对抗这部分,把自己的人生都消耗在盯着权威那里,没有自己的喜好,没有自己的体验,很多事在做的过程中就走偏了,不允许按自己的来,不敢承担相应的后果。个案对我来说表达和体验都很充分,雅娟在我表述过程中几次提问都让我有了区分,慢慢聚焦和有了感受,才有了后面的体验。包括淑敏姐介入时刚开始我能感受到她想带我出去,我没有跟,那个感受对我来说很重要,后面雅娟也给了我很多允许,让我按自己的节奏去感受,我自己慢慢回来了,而且临在中也认领了很多。
淑敏姐VS雅娟:作为旁观者,雅娟描述了工作中很多的死循环,各种行不通,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其实刚开始我没感受到她背后的绝望,听着她们的对话,都没有感受,在事情上比较多,包括给建议解决问题等,我也有加入,想让她回到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传递什么样的价值上面来,但是雅娟说很懵,这部分进行不下去。后来在说到对人的评判时,说到她对人的态度,我链接到了她的绝望,但是没能触碰去体验。我自己感觉我又想让她去体验,又有点不敢,有点担心进入绝望带不出来。对于不太容易有感受的被教练者,如何能让她链接感受呢?目前我对这个还有点犯怵,对六号知道在对话中切入,对九号还不太会,雅娟说他们反应有滞后,那更不会了,这是我还要再去感受的地方。
我VS淑敏姐:作为教练者,淑敏姐的状态跟我非常同频,整个过程因为她一直都有感受,身体反应也很强烈,所以都是跟着感受走的,也给了相对充足的空间去表达,体验空和不敢一个人走要有人为自己而在背后的伤痛,不敢全力以赴,走走停停,期待还有人同行同在,全力以赴就得切掉所有的幻想,真的变成一个人了。整个过程很轻松和随意,很多是自动发生的。
时间太晚,教练结束后每个人简单的做了四次教练督导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