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清楚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确立规则意识,一直认为是最要紧的事,没有之一。在家里孩子可以撒娇、偶尔无理取闹,有时还会被认为可爱,可是到学校呢?到社会呢?人的一辈子长着呢,没有规则不懂得遵守规则,家长不给上课,社会就会给孩子补课。
但是,规则是如此生硬,不能通融,可以通融的都不叫规则。有一段一个词盛行,“潜规则”,就是没有摆到桌面上的规则。没有摆到桌面就不是规则么?不遵守行么?捂住耳朵摘铃铛,铃铛就不响么?规则就是规则,不存在潜与不潜,只在于合理不合理,但是,不合理也得遵守。
儿子在这个事上吃过大亏。
有一次周一,下午放学儿子特别自觉,吃完晚饭自己钻进书房就开始写作业,平常个把小时就能完成的,那天两个多小时,也还没有出来。等我进去看看发现,儿子在工工整整抄写一篇很长的课文。问问他,知道是正常作业之外老师的惩罚。
班级有一个孩子特别调皮,又不好好完成作业,于是老师安排这个孩子自己坐一排,并不允许同学跟他讲话,讲话则惩罚抄写课文。恰好这个孩子是儿子的朋友,幼儿园就在一个班,是起跑线就在一起的战友。于是,课间儿子和那个孩子玩了,讲了话,被值日同学举报。于是,罚抄课文。知道情况后,当时就告诉孩子,既然老师做了规定,先不要探讨规定的合理性,自己要遵守再说。儿子同意了,保证不再违反。
第二天,儿子还是特别自觉,吃完晚饭又是自己钻进书房写作业,这次耗时更长,问问,说是又被罚了,抄写两遍,违反的是同样的规则犯的是同样的错误。当天晚上我就特别恼火,狠狠批评了孩子,希望他能遵守自己诺言,遵守老师的规则,不能再犯。因为抄写两遍课文,要很晚才能休息。
第三天,又是如此,被罚三遍。
这次,因为孩子一再违背自己诺言、不遵守老师规则,我几天来心里压抑的怒火喷薄而出,等晚上十点半,儿子终于抄写完课文后,把他摁倒在地狠狠拧了几下。孩子大哭,孩子妈妈也大哭,即便如此,我的怒火也没有消去。现在还能回忆儿子被摁倒在地的无助。可是,当时真的不能容忍孩子那种做法,特别希望作为爸爸给他最严厉的惩戒,让他记得自己的错误。
每一个父母在体罚孩子的时候,心中的愤怒都难以平复,但是即便如此,过后都会有深深的悔恨,自己当时如果能冷静一些再冷静一些,会不会就不打孩子呢?打在孩子身上,也同样疼在父母心里。就像现在,回忆着当时的场景写着这样的文字,泪水就忍不住要流下来。
第二天,大姑送孩子上学,儿子问她,晚上你为什么要出门呢?爸爸打我的时候,为什么不劝劝呢?爸爸打得很疼。大姑说,那你为什么惹爸爸生气呢?能不能遵守好学校的规定,不和那个孩子讲话呢?儿子说,我记住了。孩子大姑回来告诉我的时候,当时我就泪流满面。
十来年过去了,再回想起来,当时处理问题太过简单。老师当时的规定显然不合理,如果到学校跟老师做做沟通,会不会好些呢?也没有更耐心地听儿子解释,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老师的规定,给自己惹来那么多麻烦。
但是不管怎样,即使现在,依然认为遵守规则当然是第一位的,孩子显然没有,家长也没有和老师就规则议价的权利。当没有资本没有条件挑战不合理的规则,暂时只有遵守,这是对自己的保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希望孩子能够永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惩戒。
其实,回过头再想想,和自己小时候相比,孩子们面对的困难超过了父辈,环境也复杂了太多。我经常这样想。如果我是儿子,处于他的年纪,肯定做得还不如他。
都说体罚孩子是父母教育低能的表现,但是自己经常没有办法,面对孩子的错误,交流的障碍,会有一种无助感和深深的挫败感,情绪会崩溃。或许,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
很多年过去了,还是会经常回忆把儿子摁倒的情形,感觉内心一直都有的痛楚和愧疚,无法原谅自己。同时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就是既希望儿子能够体谅爸爸的一片苦心尽快忘记体罚带给他的痛苦,又希望儿子能长久记住这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