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23阅读日,樊登和思文进行了对话。
思文问:“为什么唐僧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要回头是岸就能立地成佛?”
樊登老师说:“佛是觉者,佛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佛要悟后起修,修行的过程还可能会反复,还可能会立地成魔。”
这种说法就像终身成长。
-1-终身成长是一种生活态度
佛是觉醒,终身成长也是觉醒。
觉醒人要保持成长型思维,而不是固定型思维,人的才能并非天生注定,只有通过不过后天的不断努力、终身成长,才能有所成就。
-2-终身成长是一种过程
终身成长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或者状态。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只要有了不断努力成长的过程,最后胜利那一刻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长过程的心流感受;二是只要过程是快乐的、努力的,哪怕失败的结果也并无所谓,一方面自己尽了最大努力,无怨无悔,另一方面错误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暂时的结果只是未来新过程的起点而已。
-3-终身成长要悟后起修
终身成长既然是一种过程,那么醒悟才是终身成长的开始。有了醒悟知道了终身成长的思维,了解了自身固定型思维的弱点,这都是终身成长的起点而已。
真正的终身成长是醒悟觉察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还会回到固定型思维,可能还会一部分固定型思维一部分创造性思维,但都不必着急焦虑,终身成长就像悟后起修,不断发现自己问题、持续修正自己思维、经常从错误中学习才是修行终身成长的过程,终身成长不意味着一直成长,真实含义是能够一直修正自己的错误,走在终身成长的方向。
-4-修行的三乘境界
六祖慧能在《坛经》机缘中对智常说:“佛有三乘,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
就是这个道理。这点和樊登老师的说法意思一致。
终身成长也是如此,你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知道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只是小乘,只是醒悟;
你要深刻理解《终身成长》这本书,深刻剖析自己的思维模式,要深刻理解成长型思维含义,能够引导自己的行动是中乘;
最后只有去践行终身成长,永远保持成长型思维思维,闻过则喜、闻功不惊,才是真正地觉醒,才是大乘。
最后六祖慧能对智常说:“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需自修,莫问吾也。”
所以终身成长也是如此,他不是口上说自己是成长型思维,而是要在行动中保持成长型思维。
不要和人争辩自己到底是固定性思维或者成长型思维,而是在行动中体会终身成长。
樊登老师说的“悟后起修”既是如此,立地成佛是觉悟小乘,立地成魔是悟法中乘,九九八十一难才是修行大乘。
终身成长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大乘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