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如何在朗读和吟诵中体悟古诗的情韵之美?
以赵志祥《敕勒歌》课堂教学为例
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中国古典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今体诗。古体诗按照题材分为三类:歌体、行体、吟体。近体诗分为两大类:绝句和律诗。
《敕勒歌》的解读:这首诗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征:
韵律性:字数、押韵、韵字、叠韵、复沓。
抒情性:语言的韵律本身所抒发的情感,这首诗的部分韵脚苍苍、茫茫、见牛羊,响亮而绵长,加上叠韵的增强效果,形成一种苍茫雄浑的氛围。写作视野本身传递的情感,这首诗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静到动,有虚到实。最后一项抒发的情感,最典型的是这首诗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意象—敕勒川,诗中“阴山”“牛羊”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强烈少数民族气息,他们的反复出现,抒发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意象性:这首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一句都是意象,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种古体诗的最大魅力所在。
赵志祥老师用80分钟完成教学任务。分为两个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
第一,分层次引领学生朗读古诗。在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时,赵老师分四个层次来引领:读得正确、读得韵味、读出理解、读得滚瓜烂熟。
第二,搭建多种教学支架,引领学生朗读古诗。
第二大板块是在颜宋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诗歌。
在赵老师的整堂课中,抒情性体现的最成功的是第二个教学片段,也就是吟诵板块。
以故事吟诵的直观方式渲染诗歌的情感基调。首先生动精彩讲述《敕勒歌》的诞生过程,渲染诗歌的情感基调。以具身吟诵的直观方式强化诗歌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看符号打手势,进一步强化诗歌的情感氛围。以表演吟诵的直观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倾向。无论是他个人的表演,还是最后学生表演,都把诗歌的情绪氛围渲染的淋漓尽致。
古诗教学必须以诵读为本,因为诵读可以复活古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朗读与吟诵诵的和谐统一,是古诗教学的最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