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总结:
1.问题=|现状-目标|
2.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个思维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爱因斯坦
3.五项准备:状态;环境;时间;初心(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原则(每个时刻都只聚焦于一步)。
4.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5.用偏向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去取代偏向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
6.留意好的情绪,并用“说出”和“写下”的语言去正向强化它们。
7.在价值罗盘中,只保留对自己最重要的3个价值维度。
8.按照“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个顺序关注问题。
9.不要因为逃避而做出选择;依据你看重的价值做出选择,那样才是无悔的。
10.系统是由要素和关系组成的集合。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11.解决问题最常见的误区:不关注人的感受和意愿,就是用问题打败了关系。
12.关系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3.人们很容易把观点当成事实。
14.告别负面标签,用“正向关注”与“欣赏式反馈”把正面标签贴牢。
15.用MECE法则拆分细化现状,再行量化。从自己能掌控的简单问题开始。
16.转折点:从问题思维转换到目标思维。
17.确认自己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
18.小目标是撬动今后所有改变的起点。
19.P=p-i:表现=潜能-干扰。解决问题就是排除干扰的过程。
20.KSME是解决方案的通道,涉及4方面:K知识、S技能、M动机、E环境。
21.谁对该问题负责,就用谁的方案。
22.解决关系问题所需的3项核心能力,它们分别是欣赏、信任、聆听。
23.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一切变化因你而起——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
24.你能伤害的,往往是最在乎你的人。
25.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确定问题、梳理关系人、明确现状、明确目标、明确差距与代价、制定解决方案、拟定行动计划。
详细总结:
第一步(对应本书的第3章):确定问题。作为问题管理者,你通过问题清单梳理出了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通过价值罗盘和紧急重要模型的匹配找到了“问题之王”,也了解了两难问题的管理思路。
第二步(对应本书的第4章):梳理关系人。在人际生态图与关系人图的协助下,你成功组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项目团队,发现了“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同时,你还明确了自己的双重身份——重要关系人与问题管理者。
第三步(对应本书的第5章):明确现状。在描述问题时,你区分了观点和事实,撕掉了因高度概括而产生的负面标签,并将现状横向展开、进行量化,从自己的影响圈出发,让核心子问题浮出了水面。
第四步(对应本书第6章的前两节):明确目标。你成功找到了藏在“问题之王”背后的目标,并设定了符合SMART原则的有效目标,同时也了解了自己对实现目标的愿望强度。
第五步(对应本书第6章的最后一节):明确差距与代价。你计算出了现状和目标间的差距,量化了差距得不到弥补而产生的代价,为自己提供了达成目标的重要“推力”。
第六步(对应本书的第7章):制定解决方案。你掌握了P=p-i的绩效公式,开始从K(知识)、S(技能)、M(动机)、E(环境)4个方面为实现目标排除干扰,用头脑风暴和6顶思考帽工具,制定出了综合且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第七步(对应本书的第8章):拟定行动计划。你根据解决方案,列出了可落实的行动计划,并对行动计划进行了PDCA过程管理,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笔记:
一、先定位自己
身份定位的误差,会令我们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朝错误的方向飞驰。
你是问题管理者,不是问题相关者。
问题管理者思考的是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参与解决的人有哪些?
他们的状态如何?
如何调动他们的意愿?
我们现在在哪里,有哪些困难?
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到达那里?
前进的过程中有哪些干扰?
如何确定最佳路线?
……
二、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先用金色信念替代灰色信念,美好的信念无法与不好的感受在一起;同样,好的感受也不可能与不好的信念同时存在。
一般情况下,你需要找到以下角色。
问题所有者——需要冲锋陷阵的人。
谋士——有能力为问题管理者给予指导的人。
标杆——值得学习、借鉴的人。
支持者——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
相关者——需要参与配合行动的人。
三、找出“问题之王”,再利用MECE进行拆解分配
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指把问题不重叠、不遗漏地拆分开。
不要让你不能做的事情,干扰你能做的事情。
四、解决问题的真正转机在于,不再和问题硬碰硬,而是绕到它的后方,让藏在问题背后的目标重现。
尝试列出你的“双目标清单”,为自己填写一份“要去做的清单”和“尽可能避免去做的清单”,明确自己要专注于哪个重要目标,要大胆地剪掉哪些“旁枝”。
一个有效的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符合现实(Attainable)、与“人生大目标”相关(Relevant),并且具有时限性(Time-bound)。
五、以微习惯,5%的改变原则拆分目标:
是把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目标分解成最小、最容易执行的单元,然后和时间做朋友,耐心等待变化出现。
第一,有仪式感地确认目标——我决定“听自己的”。
第二,把目标放到离眼睛不远的地方。
第三,每天花2分钟,“提前体验”目标实现时的喜悦。
也可以反问自己:
这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什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价值?
这个目标的实现对实现自己的“人生大目标”有怎样的贡献?
这个目标的实现将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这个目标的实现能为团队/家庭或他人带来怎样的好处?
第四,回顾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
不是因为困难重重而心生畏惧,而是因为心生畏惧才困难重重。
每当你实现目标的信心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动摇时,请想一想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想一想过去实现的目标,想一想自己的能力、优势和资源。这些都证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毅力的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这些也都证明你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还是一个幸运的人,你一定可以达成心中所想!
第五,尽可能让过程变得美好。如果一个人持续在煎熬中追求目标,除非有磐石般的决心,否则任谁都会有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