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机械摆钟

【备课设计】

教学重点—通过重复观测发现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

教学难点—根据钟摆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

教学流程:

1回顾古代计时工具(太阳钟、燃香钟、水钟)

2古代粗略计时→近现代计时工具—机械摆钟

3观察钟摆图片→讨论摆钟计时原理—等时性

4思考验证摆钟是否具有等时性的实验方法→自制单摆并重复观测一分钟内单摆摆动次数

5介绍摆的结构→小组讨论实验装置组装方法

6明确观测、记录要点→实验

7各组依次汇报实验数据→分析全班的数据

8互动讨论发现同一单摆具有等时性,且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同

9思考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反思】

1复习前三课内容时,可从计时工具的优缺点与实验探究方法入手,互动式问答,螺旋式加深记忆。

2部分学生在讨论摆钟的计时原理时,受影视作品影响会认为钟摆是整点摆动,一点摆一次,两点摆两次,这里可借助钟摆运动视频来引导学生关注摆的运动特点。

3根据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摆的结构与各部件功能(摆锤、摆绳、钟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制作一个单摆需要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结构性出示材料。

4实验材料改进

细棉线→棉麻粗线(不易断)

垫圈→带孔塑料球(好穿,不容易脱落)

打孔筷子→一侧开缝的细竹筒(棉麻线能直接卡住,灵活调节长度)

5讨论实验操作是可以引导学生统一摆动幅度,学生很容易想到用量角器确定45度角。同时,在下一课的讨论中也容易引导学生将摆动幅度这一因素排除。

6注意事项的思考可以用教师演示—学生分析的方式进行,在互动中总结出“需要拉直摆绳,自然放开摆锤不使劲推,要调整摆动方向等注意事项”

7活动手册的记录单是重复记录三次,可以借此引导学生进行重复实验。

8来回摆动算一次可以方便学生计数,减少误差。这里可以用演示或者示意图的方式明确单次计数方法。

9针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容易吵闹的问题,可提前规定实验时间,若实验过程中发出过大噪音,则须趴桌静息一分钟,且静息时间纳入实验时间。

10全班数据按照组次和实验次数排列在黑板上,先讲明同一个单摆三次摆动次数误差为1是合理的(人工按表需要一点反应时间),再由此分析全班数据,反推操作不规范的小组,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量化奖励。

11面对全班的数据,学生很容易发现即使是三次实验数据都相同的组,组间也存在差异,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单摆摆动快慢的因素,为下一课铺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课一开始我先回顾了前两课古代计时的方式,随着人们对计时的要求越来越高,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又衍生出了哪些的计时...
    科学韦老师阅读 1,590评论 0 1
  •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
    柒柒_40c8阅读 1,865评论 2 0
  • 本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学生在认识了日晷、水钟等计时工具后,将在本课继续认识一种更加精确的计时工具...
    弯弯月芽儿阅读 2,868评论 1 0
  • 本课从先前认识的日晷、水钟、燃香等简易计时工具,这些计时工具可以让人们知道大概时间,但人们希望有更精确的工...
    记得要忘记阅读 1,187评论 1 1
  • 时间单元的课程相对其他单元而言实验和概念较多,需要学生课前提前进行相应的知识了解。 本课初看很简单,分为两...
    科学小王阅读 55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