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1721天2023—3—2
最近,我在读李松蔚老师写的《5%的改变》这本书,此书是李老师在公众号上回答一些人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建议,当事人根据建议去试着改变,然后反馈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有许多人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李老师从中挑选了44个典型案例,整理成书。
初次听到这本书,就被书名吸引,这与焦点的理念非常契合,焦点解决重视一点点的改变,也许只有5%,即便是只有1%也是可以的,重视一点点的变化,相信这些小的变化会带来更大的改变。
书中的很多语句富有哲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每个咨询师都了解成功的干预有多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在打擂台,对抗一个名叫惯性的对手,惯性自有它的脾气,它强大、狡猾、专注,有不屈不挠的斗志与自我修复的技能,对外界输进来的信息,它会自动加以甄别。最终留下的往往就是符合来访者自身经验的,换句话说就是维持不变。
2.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往往是靠来访者找到的,只是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在找。即使深陷痛苦,他们也总是在徒劳无功的老路上打转。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走一条新的不曾走过的探索之路,行动比正确的行动更重要。
3.你想改变现状吗?那就做点什么吧,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也一定要从做点什么开始,行动者只能是当事人本人,谁也替代不了。通过思考寻找答案而不去行动,往往是无用的,还是做点什么更管用,行动会直接带来新的经验。
4.来访者要尝试的行动,既要是新的,又不能太难受,这就是所谓的扰动。让当事人尝试的变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变,也就是说,请他保持基本不变的同时,朝着可能的方向改变一点点,有5%的改变就可以。
5.心理咨询的基本功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理解对方,他眼中的世界自有他的道理,只是他的道理此刻遇到了麻烦,遇到麻烦是他学习的契机。
6.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有差距,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接纳,接受自己真实的样子。就像打牌,先承认自己手里的牌就是这样,然后再谋划怎么打好。
7.目的论认为一个人做一件事,并非受制于过去的因果,那是为了实现将来的某种目的,它相信人永远具有主观的能动性,如果你做不到,不是因为你不能,而是不想。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