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同一件事的重复
“我的孩子连30分钟都坐不住”“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开始一件事之后很快就厌烦,不断开始做不同的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常性”……
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锻炼孩子的“统一/一贯性本能”的方式来解决。理由在于:未养成专心做事习惯的孩子往往“统一/一贯性本能”比较弱。
如果“统一/一贯性本能”未得到锻炼,那么孩子不但很难判断事物,注意到细微的差异,而且很难让自己融入环境之中,也就很难发挥出实力。也就是说,这样的孩子不擅长应对环境的变化,很容易服从周围的环境。
判断能力也会变弱,而且不稳定,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
要提高专注力,就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统一/一贯性本能”,同时也要注重同一件事情的重复。
孩子本来就具有重复同一件事情的习性。小孩子不厌其烦地反复看一本书,没完没了地玩同一个游戏,无非是在锻炼“统一/一贯性本能”。
这时,如果父母制止孩子说“同一件事情你要做到什么时候?”“适可而止吧”,那么,被中途制止的孩子的“统一/一贯性本能”会很弱。
“统一/一贯性本能”比较弱的孩子,在学习和运动方面,不太擅长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反复练习。他会问:“同一件事情要重复到什么时候?”“为什么必须每天都要做同一件事情呢?”在他的思维里“做同一件事情就是浪费”,所以很容易受挫,进而开始编造一些他做不到的理由,变得没有常性、容易厌倦。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创造一个与平常一样的、有一定模式可以遵循的环境。让专注力涣散的孩子先从规律的日常生活开始调整。“统一/一贯性本能”可以通过维持一定的环境来得到锻炼。当日常生活的一贯性成为一种习惯,孩子的专注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了。
起床时间要固定、吃饭时间要固定、学习时间也要固定……重要的是要让生活井然有序。如果吃饭时间、学习时间每天都不一样,还让孩子睡懒觉,那么孩子的“统一/一贯性本能”就会错乱。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以妈妈为代表的全体家庭成员都要规律地生活。早饭时间全家都坐到餐桌前就餐;到了学习时间,就有人发号施令说“现在开始是学习时间”,大家一起用心去创造一个学习的环境。
跟朋友和家人一起行动
大脑有这样的机制:有人在就会比较活跃。这是大脑的“交友本能”“共生本能”在起作用。专注力也会因为有人在而提高。
如果孩子喜欢做帮助他人的事情,有一颗奉献之心,那么“想要帮助他人”的愿望就会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想跟别人共事”的愿望就会强化“同时开火”的能力,并有利于提高专注力。
在第一章中,我介绍了王贞治的“超一流专注力”,其专注力的原动力就是两种情绪共同作用,促成大脑发生强烈的“同时开火”现象。
孩子通过与最亲的妈妈、朋友一起做事情,大脑发生“同时开火”的现象。“同时开火”传达至对方的大脑,又进一步发挥作用。
孩子获得了“同时开火”的能力之后,就可以发挥出与王贞治一样的,两种情绪共同作用下的高度集中的专注力。
与朋友和伙伴一起做事,全家一起做事,或者与最亲爱的妈妈一起做事,这些将会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我在本书中介绍了边玩边提高专注力的训练方法,大家务必与妈妈、家人和朋友一起去做做看。